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蜀汉后主刘禅如何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刘禅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宋代以前,礼制规定,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和权力拥有祭祀祖先的太庙或宗庙。诸葛亮虽然被刘禅以“相父”称之,但是实际上仍旧是臣子,并非皇室中人。《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提到“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明确点明了刘禅曾就此专门开了一个御前会议,让大臣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的结果是给诸葛亮立庙是僭越之举,是不妥当的,也是有伤诸葛亮一生的德行和操守的。

但刘禅在这件事上也很有分寸,后来听从了习隆等人的建议,为“断其私祀,以崇正礼”,采用了折中的法子,将诸葛亮的庙立在湖北沔阳。然而,这已是快30年后,蜀汉将要亡国那年了。不管何时,对臣子来说,能够被君主同意立庙,已经是格外优容了。

除这些外,对拂逆他意愿的臣下,刘禅也能容得下。对董允不同意他增加后宫妃嫔数量的要求,刘禅此后不仅再也没有提起过,而且还对董允委以重任,充分信赖。

四、很有德行

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倒时,刘禅心急如焚,立刻派尚书仆射(掌管朝廷文书的官职)、平阳亭侯李福前去探望诸葛亮,并让他向诸葛亮询问此后的国家大计,同时日夜为诸葛亮祈福。当听到诸葛亮的死讯时,刘禅连日伤感难忍,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并下令全国素服发哀三日。还升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继承了爵位。

他不仅对诸葛亮有情有义,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乱被杀,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刘禅心里清楚得很,魏延作为其父亲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信任程度犹胜于马超,怎么会忽然叛乱?不过是刚愎自用,人际关系不好惹的祸。刘禅短短几句话,“仁敏”二字体现得极其充分。后主兄弟,见于记载的有两人。一是庶弟鲁王刘永,因刘永看不惯黄皓的作派,致使黄皓也与刘永为敌,经常在后主跟前说刘永坏话。刘禅便渐渐疏远了这个弟弟,甚至十几年没有见他。但尽管如此,刘永却一没有杀头,二不曾流放,三王位照旧。另一个庶弟刘理,被封为梁王。蜀汉在刘禅当政的时间里,从没有发生过皇族倾轧、大臣灭族的事件,应当说是比较和谐的。

反观其他两国,杀戮臣下或被权臣谋弑如同儿戏。魏国,曹植被手足同胞逼迫作七步诗,感叹“相煎何太急”。后来的曹芳、曹髦、曹奂等幼帝则朝不保夕。东吴的孙皓更是将朝堂变成了屠宰场,无论是谁,只要看不顺眼,立马刀斧伺候。

后主的仁厚有目共睹,成都人民非常怀念刘禅。于南北朝时期为他建立了专祠,与诸葛亮的武侯祠一东一西,位于昭烈庙前面的两侧。

至于“乐不思蜀”这个故事,经过历史的沉淀,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看清了事实的真相。这样的举动只有特别愚钝和白痴之人才能做出来,除此之外,那就只能是韬晦之计了,装傻,而且,装得特别像,装得特别真,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不能露出半点马脚和破绽,这个功夫,岂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许有人认为臣子郤正才称得上明白,其实,恰恰是他糊涂,没有看透事情本质。试想,人为刀俎,你为鱼肉,倘若暴露出一丁点的实力和野心,那就不仅仅是刘禅个人的事情,而是跟随他的五十多个大臣及其家属,甚至还有蜀地与他哪怕有一点关联的人都会马上送命,这于事有何补啊?

再想一想,亡国之君哪有几个有好下场的?远的如王莽毒死汉平帝,董卓毒死汉少帝。南唐的李煜,就是因为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从而引来一杯索命毒酒。周寿昌的《三国志集解》评价刘禅说:“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说到司马昭问他想不想蜀地,本来就是试探他有没有野心,这和曹操当年“青梅煮酒”十分相似。只不过刘禅表现得更为巧妙,用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轻轻遮过。倘若当时刘禅真的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等待他的不是毒酒就是白绫。

至于他的投降则尽可见仁见智了。说他昏庸、怯懦、不孝等,都是说得通的,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而说他顺势而为,以一身之荣辱,一家之成败,换得全国之完璧,也不是毫无根据。这从史学家王隐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的评语中得到佐证,更可以从日后蜀国百姓的怀念中得到佐证。

偏居巴蜀一隅的险地,而能执政四十一年,成为整个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倘若没有过人之处,是绝对不可想象的。有人把刘禅的执政完全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是不够客观的,也不是事实。因为诸葛亮于公元234年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没有相当的智慧和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纵观刘禅的一生,不难发现,他的韬晦之功绝非其父刘备所能及,堪称是一个大智若愚的高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