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聊斋志异》的创作与流传 聊斋是是怎么来的(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聊斋志异》中写得最有情趣的是那些人鬼狐妖的爱情故事。这些人鬼狐妖“多具人情,和易可亲”。通过他(她)们的奇异故事,或讴歌其生死不渝的爱情;或描绘其闺房嬉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礼教,流露出妇女个性解放的思想萌芽。如《连城》中描写连城与乔生以吟诗而成知己,连城赠金助乔生灯光,乔生割肉为连城合药。生不能成连理,死成伉俪。《瑞云》、《辛十四娘》、《小翠》皆歌颂了男主角不以妍媸为念,不因爱人变丑而爱弛的高洁情愫。至于像婴宁之天真,连琐之柔弱,黄英之端庄,侠女之刚毅,狐女之幽默都不合封建社会所谓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格言。当然《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也难免玉石杂陈、良莠并茂,其封建说教部分更不可取。

《聊斋志异》中还有些故事,富有寓言意味,其哲理蕴涵颇能启人心智。《劳山道士》揭示了一个很深的哲理,即在学习与工作中心浮气躁,一意取巧,不肯付出艰苦劳动,肯定是要碰壁的。而《画皮》则说明,恶鬼一样的坏人,往往乔装打扮,隐蔽自己的真象而以各种假象迷人,要不受坏人欺骗,必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的成就,就在于蒲松龄充分发挥了传统志怪传奇小说的艺术功能。人们读《聊斋志异》,便被那一则则奇异故事引导着去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情节生动和丰富是《聊斋志异》的又一重要艺术特色,鲁迅评论《聊斋志异》的情节艺术说:“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聊斋志异》最初以抄本形式流传,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始有知不足斋刻本(青柯亭本)问世,此后有多种选本、注本、评本出现。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蒲氏手稿本二百三十七篇,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会校会注会评本,共包括四百九十一篇和附录九篇。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铸雪斋抄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铸雪斋排印本。《聊斋志异》现有英、法、德、日等十八种外文译本。典雅古奥的《聊斋志异》能够译成几种世界主要语言广泛流传,说明了它的巨大的生命力。

蒲松龄是位勤恳的著作家,除了《聊斋志异》外,他还为农民编了不少实用书籍,如《日用俗字》、《农桑经》、《婚嫁全书》、《药祟书》、《历字文》等。康熙五十三年(1714),辑录《会天意》,以收量晴谋雨之意。后又手录《观象玩古》,“备旱涝之秋,为瞻云望岁之助”。

蒲松龄的杂著,表明了他与黎民百姓的血肉相关的联系。举凡乡民需要的种桑种地,医病取药,婚嫁礼仪,天气观测,修身养性,他皆有著述。这自然是他长期乡居接触实际的结果,也说明他的知识渊博。

另外作者还有诗千余首,词百余首,文四百余篇,戏剧三种,俚曲十四种,上述作品除失传者外,绝大多数已收入路大荒编的《蒲松龄集》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