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史上首位来中国采花的外国人 “采花大盗”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97年,中国颁布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野外考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实早在300年前,就曾有外国人对中国的植物物种打起了主意。

“采花大盗”

1698年,英国“拿骚号”商船在中国厦门靠岸,一个名叫詹姆斯·昆宁汉姆的男人走了下来。他此行的公开身份是随船医生,但还背负了一项秘密的特殊任务。

昆宁汉姆一下船就跑到厦门乡间和鼓浪屿海岛上。他蹲在百花丛中,收集菊花、苔藓甚至杂草,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随身携带的小口袋里。

自从15世纪新航线被开辟后,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这些中国常见的花卉图案,也随着丝绸和瓷器等进入欧洲贵族的视野。从传教士口中得知这些植物真实存在后,欧洲的植物爱好者们兴奋不已。热衷于收集异域植物的外科医生昆宁汉姆成为他们之中第一个“采花大盗”。

昆宁汉姆像做手术一样,精确地切下每种带叶植物的枝或茎,留下花和果实,放入采集袋。每种植物他都采集了两到三个标本。返回船上后,他将植物样本干燥后夹入书页。这些书页都是由厚厚的碎布制成的优质纸,一周还要更换一次。

他还为这些标本制作标签,注明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他甚至雇用三位画师绘制了1200幅植物画像,包括玉兰、梅花、樱桃、山楂……植物名字是用当地方言的发音方式标注的,“swatearubro”是山茶,“laboe”是腊梅。因为口音问题,英国人还差点错过了梦寐以求的牡丹,因为他们不知道这里的“Bowtan”其实就是传教士笔下的“moutang”(牡丹)。

昆宁汉姆带回来的标本让同行欣喜若狂。如今,它们分散在50册厚厚的皮革包边书中,珍藏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