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揭秘:秦淮名妓柳如是因何嫁给了结过婚的大叔(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不久,清军攻破南都,弘光朝廷土崩瓦解,高踞朝堂的弘光重臣们纷纷迎降,投效新主人,成为当时的一道奇异的风景线。钱谦益作为旧朝遗臣,又是一方名士,不奉新朝,便忠旧主,他面临着命运的选择。

柳如是目睹了清兵破城、扫荡江南的种种惨象,内心悲愤不已。她亲自备办一席酒,举杯向钱谦益说:“此时应当取义全节,以副盛名。”钱谦益思索再三,也点头同意。第二天,两人泛舟湖上,约定双双投水自尽。没想到钱谦益在船上四顾茫然,伸手探水再三,抬头对柳如是说:“今夜水太凉,我们不如改日再来吧!”“水冷有何妨!”“老夫体弱,不堪寒凉。”柳如是想不到他所敬重的夫君竟然说出这样毫无气节的话来,深感绝望,二话没说,转身就扑向水中。钱谦益仓皇失措,幸亏船上用人及时救起,柳如是没有死成。

柳如是见事已如此,又说:“隐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对得起故朝了。”但钱谦益表面唯唯,实际上却已剃发留辫,投降清朝了。柳如是也无可奈何。当年秋季,清廷颁旨令众降官赴北京授职,大家都携妻妾同行,唯独柳如是坚决不肯随钱北上。动身那天,柳如是竟身着象征朱明王朝的大红衣衫站在道边为丈夫送行。同路的降官见柳氏此举不仅又羞又愧,同时也为她的大胆捏了一把汗。然而柳如是此时已是心如止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钱谦益北上入京,半是迫不得已,半是对功名富贵还存有一丝眷恋之情,没想到清廷只给他授了一个编修《明史》副总裁的闲职。钱谦益变节降清本来就于心有愧,现在官也做得窝囊,不到半年便称病辞职回家了。

顺治五年(1648),三十岁的柳如是生下了一个女儿,钱谦益喜不自胜。在柳如是的劝说和推动下,钱谦益表面上隐居在家,醉心于平淡而欢乐的小家庭生活,暗地里却与西南及东南海上的反清复明势力,如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人联系,柳氏更是全力资助,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尽管没有成功,但人们对钱谦益的看法却有了一些改变。

1650年,绛云楼突遭失火,藏于楼中的数万卷藏书、名瓷奇石均付之一炬,损失巨大。1664年,钱谦益八十三岁,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五十三天,四十六岁的柳如是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柳如是文才诗艺高居“秦淮八艳”之首,有《戊寅草》、《湖上草》、《东山酬和集》、《红豆村杂录》、《河东君诗文集》、《尺牍》、《我闻室鸳鸯楼词》等作品传世。其数量之多,文辞之美,足以令人咋舌。其《尺牍》,清人认为“艳过六朝,情深班蔡”。她的书画也极负盛名,后人赞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历来为收藏珍品。

当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不仅赞誉柳如是为“女侠名姝”,并在八十高龄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为她写了八十余万字的专著《柳如是别传》。他在《柳如是别传·缘起》中说:“搜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使陈先生“不能自已”的不只是她绝代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她难能可贵的气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