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一声令下,各地自然纷纷响应。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和湖广总督李翰章、湖北巡抚彭祖贤共同保荐了薛福辰,与薛福辰同时受保荐的还有山西阳曲县知县汪守正、常州孟和名医马培之。于是,当年6月23日,薛福辰应召入宫为慈禧治病。当时他任广东雷琼道,调授督粮道,但因奉旨诊病而未能赴任。此时,宫廷内外皆知慈禧所患为“血蛊”症,医者仅以治血蛊剂进,久不得愈。薛福辰所诊脉象,虽亦以“血蛊”论之,而用药却皆疏通补养之品,故能奏效,大为前去会诊的曲阳知县汪守正及常州孟河马培之等名医惊服。 血蛊,也称血鼓,因跌仆坠堕后误用补涩所致腹胀膨满之证。《证治汇补》中说:“坠堕闭锉、气逆、气郁,误行补涩则瘀蓄于胃,心下胀满,食入即吐,名曰血逆;瘀蓄于脾,大腹膨胀,渐成鼓满,名曰血蛊。”《石室秘录·内伤门》中也说:“血臌之症,其由来渐矣,或跌闪而瘀血不散,或忧郁而血结不行,或风邪而血蓄不发,遂至因循时日,留在腹中,致成血臌。因血蛊病症引起腹胀,形似怀孕,民间联想丰富,于是,以讹传讹,薛福辰为慈禧打胎的传说不胫而走,以致成为流传至今的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时,薛福辰在宫廷滞留两年多,名公巨卿求治者应接不暇。光绪八年,时慈禧病体痊愈,薛福辰因治病有功,加赏头品顶带,调补直隶通永道。是年除夕,慈禧亲书“福”宇和“职业修明”匾额以赐。同时赐紫蟒袍、玉钩带一副,又赐宴体元殿、长春宫听戏。在直隶任内,严缉捕,重海防,济民困,政绩卓著。其时法越交战,军队调南布防,他特设官车局便利运输,避免征用民夫、骚扰地方,深受民众称颂。 光绪十年,即公元1884年,薛福辰到通永道履职。一次薛福辰因一件小事被监察御史魏乃劾参劾,要求将薛福辰调至太医院,这个奏议其实隐含着对薛福辰“因医受宠”的歧视。慈禧很了解薛福辰为官时同样政绩卓著,看到魏乃劾的奏章,斥为“大胆妄言”,将魏乃劾连降三级,反将薛福辰升为宗人府府丞。光绪十二年,薛福辰升顺天府尹。三年后,又迁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但是,此时的薛福辰已患了中风,多次上疏申请,最终才允许他开缺回乡调理。薛福辰于光绪十五年夏疏请退职,同年7月病逝,终年57岁,葬于漆塘大浮山。当时,御赐白银500两治丧。其所著《青萍图文集》、《医学发微》、《临症一得》等遗稿,均未写定,仅存《素问运气图说》一文。近代掌故大家徐一士在《一士类稿》中认为,薛福辰的病逝是长期心情抑郁所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