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康有为离开非士那,周游美国各地,他心中不时浮现这位年仅十七岁,有着白皙瓜子脸儿的少女倩影。心想:自己要在各国华侨中组织保皇会,宣传君主立宪,办实业,多么需要一名懂外文、知书达理的红颜知己啊。于是,康有为投石问路,发函给何旃理,此举正中已坠入情网的何旃理下怀。他们通过书信交往,共结同心,短短的日子里居然写了上百封情书。 许多年后,这批情书落到二太太手里。就在庞莲嫁到康家前夕,一天她去探望康同凝(何旃理所生),二太太捧出一札信件,对同凝说:“这是你爸爸和妈妈交往的情书。”庞莲见到何旃理写的信中夹了不少英文。 这年夏天,康有为接到欧洲弟子来信,敦请他去处理一大笔捐款。临别之际,一对老少恋人在如洗的月夜依依不舍。何旃理偎着康有为柔声说:“南海先生,我要跟您去欧洲考察,我离不开您哪。”表示愿意以身相许。康有为一阵亢奋,不觉浑身颤抖。但转念一想,双方年龄相差30多岁,结合恐怕有阻力,便叫何旃理回家征求父母的意见,自己则推迟行程。果然,何旃理的父母及兄弟姐妹万万没料到如花似玉的旃理,会爱上一个50多岁,被大清王朝通缉的头号“钦犯”,个个激烈反对。何旃理据理力争:“你们知道什么?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的变法救国思想是多么振奋人心哪!”她说罢泪流满脸,头一仰,嚷道:“他现在需要我,你们不要反对了,我非他不嫁!” 两人婚后漫游世界,何旃理开展夫人外交,使康有为如虎添翼。康有为老来交桃花运,格外疼爱这位三太太。 1912年,康有为、梁启超师生同往日本双涛园,彼此非常愉快。1913年,康母去世,康有为归国奔丧后,携全家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他们的命运之舟刚驶入宁静的港湾,何旃理却红颜薄命,1914年患猩红热症,不幸病逝于辛家花园,年仅二十四岁,葬于江苏金坛县茅山积峰下青龙山,与康母,康有为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安息在一起。康有为失去爱妾,悲痛欲绝,每逢周忌,他都要在何旃理的灵前焚香哭拜;清明时节,则亲临茅山祭祀,偌大年纪的人,在坟茔前涕泪交加,长跪不起。为了永远纪念英年早逝的何旃理,康有为请投宿在辛家花园的年轻画家徐悲鸿,根据死者遗像(笔者在庞莲家见到两幅:一张何旃理单人半身照;另一张她一手牵子,一手抱女),画了一张水彩人像。画中是一位穿清代服装的少妇,头挽高髻,仪态端庄,秀目生辉,亭亭玉立于一幢洋房的阳台上,背景是一片苍翠的树林,林后微露一泓清泉,蕴含着逝者生前热爱生活的个性。1981年,庞莲将这幅珍藏了六十余年的无价之宝,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现已成为后人研究徐悲鸿早期画技的绝品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