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早晨,小皇帝福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堂子”里去祭天和拜祖先。“诣堂子”是女真族特有的风俗,凡是出征或凯旋以及逢年节大事,都要由大汗(后金时称谓)或皇帝(大清时称谓)率领诸王、贝勒、大臣等到“堂子”行礼祭天。经过一番折腾,小皇帝已经完全清醒了,他一边穿戴,一边听着母亲的仔细叮咛,等一切都妥当了,才在叔父多尔衮和侍卫们的簇拥下,首次以皇帝的身份去“堂子”拜天和祭祀祖宗。接下来就是接受诸王大臣和外藩使节(也不过是蒙古与朝鲜而已)的朝贺。至于一年一度的上表祝贺和进献贡物都免了,连例行的集体筵宴也停办了。 今年清朝的元旦如此冷清和明朝的凄凉完全不同。明朝是因为李自成的大军已愈来愈逼近京城,情势日益危殆;而清朝则是由于开国之君太宗文皇帝皇太极甫于三个多月前驾崩,朝野思念之情犹深,哀戚之情未减所致。皇太极继父亲努尔哈赤之后更开新局,把一个小小的后金汗国扩展成为一个和大明王朝分庭抗礼的大清王朝,再加上朝鲜受降,蒙古来归,临终前松锦一战更扫除了入关征明的障碍。这一切,都给人们留有浓郁的奇思,自然不可能在新丧之际为了元旦而大肆铺张。 过去的一年多里,明清之间的战斗略有进退,但总的来说,却是清的赢面多。一场决定性的“松锦之战”,不但把明朝在万难中悉索币赋的十余万大军和数十百万粮饷全部搞光,连总督洪承畴、大将祖大寿等仅有的能臣勇将都投降了大清王朝(这些降将后来随清军入关南下,在定鼎中原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锦州、松山、塔山和杏山四个军事重镇,全为清军所破,明朝在关外的辽阔土地上,只剩下了距山海关不过二百里的宁远一座孤城了。 前几年,被称为“流寇”的李自成、张献忠等反明民间武力还在国内腹地四处流窜时,大明朝廷里从皇帝到群臣都以为不过是癣疥之疾,要集中全力对付的是东北关外已经立国称帝,而且多次闯入关内烧杀抢掳威胁京城的大清国。因此在战略上采取的是“先攘外然后安内”。没想到“攘外”既连番挫败,而内部被称为“流寇”的民间反抗武力则日益壮大,攻城掠地,已有烽火燎原之势。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下,政策急转弯,决定“攘外必先安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