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笃信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以“道”治国,古往今来只此一朵奇葩,也算“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旷古奇闻吧。 和宋徽宗往来密切的“大师”以张虚白、王老志、林灵素、刘混康、王志铖、温太保等人较为有名,其中张虚白、林灵素最为著名,据说功力了得,预言屡屡应验。史料记载张虚白大师甚至预测到徽宗会有被北人俘虏的宿命,劝他勤政爱民,扭转颓势,躲过此劫。可惜徽宗不听劝告,依然故我。不慕富贵、不贪财好货、颇有节操的张虚白见事不可为,飘然而去。若干年后,徽、钦二帝果然被金兵俘获,张大师预言应验,徽宗追悔莫及。这些人是否真的拥有超能力已茫然不可考,反正他们中的一些人将徽宗哄得团团转、言听计从却是事实。当宋徽宗赵佶还是端王时,就和众多“牛鼻子老道”往来频繁。曾经有一位“大师”预言道:“吉人当继大统。”吉人二字合起来,正是赵佶的佶字。真是无巧不成书,后来,机缘巧合,端王果然成了徽宗。从此,赵佶对大师的先知先觉、料事如神佩服的五体投地,对道教也另眼相看,大力弘扬,大为崇信。 有个叫王老志的老道,有一手隔空取物的绝技,当然这神功是魔术或幻术抑或真是超自然能力还真不好说。这王老志也真绝,一天,他递给徽宗一个锦袋,徽宗打开一看,不禁吓了一大跳。原来袋里装着一叠书信,都是他年轻时写给妃子们的情诗,想必内容一定很香艳、挑逗、肉麻,说白了就是很下流,这秘密隐私要是流传出去其轰动效应绝不亚于今天的“艳照门”事件。徽宗立刻被王大师震得五迷三道,找不着北了。从此,王大师成了庙堂之上的红人,说啥是啥,要啥给啥,赵佶对他言听计从。王大师一时风头无两,好不得意。 不过,徽宗最为宠信的大师非林灵素莫属,此人似乎自幼即与众不同,有仙风道骨,不类凡人,是真有本事也未可知。此君深得天地日月之灵气,山精树怪之精髓,加上口舌如簧赛过诸葛,因而深得徽宗欢心。未遇徽宗前,林灵素嗜酒如命,却无钱付账,欠账越积越多,店家派小二来讨账。见店小二上门要账,林灵素也不多话,只见他不慌不忙“举手自折其面”,意思是他用手将自己的脸一掰两半,怪异的是一半脸形如骷髅,另半边脸却鲜活红润如常人,见此诡异情景,店小二哪还有心要帐,吓得屁尿直流、一道烟跑没影了。事情哄传开后,舆论哗然,越吹越神,最后传入道君皇帝之耳,皇帝立马召见林大师。一见林大师,徽宗即惊为天人,又觉得在哪里见过此人,犹如贾宝玉初见林妹妹之感。林大师无与伦比的强大气场让徽宗发懵,他神神叨叨地问道:“天师以前作过官吗?曾见过朕吗?”林大师大大咧咧的答道:“当年我在玉皇大帝手下当差时,曾有缘侍奉过你。”徽宗心下暗喜,自己果然不是凡人,而是天上星宿下凡。林大师继续大言不惭的说:“您本是玉帝的长子,天分九霄,您是九霄中最高的神霄府中的玉清王,主要掌管南面的事物,又叫长生大帝君。”知道自己不同凡响的神奇前世今生后,宋徽宗通体舒泰,不禁有点飘飘然。林灵素接着指认蔡京、童贯、怪道大家有缘齐聚一堂,合作愉快,其乐融融,团结奋进,共同建设和谐大宋,原来上辈子在天上就是老朋友了”。闲话少叙,林灵素成了宋徽宗座上嘉宾,沐浴着浩荡的皇恩,被厚加赏赐,手下粉丝多达两万余人,可以随意出入宫禁。 从此以后,庙堂之上,“大师”云集。来自全国各地名山大川、神仙洞府的高人们欢聚一堂,谈经论道,炼丹运气,各展神功、绝技,把个好好的皇宫愣整成一个大道观。宋徽宗慷慨好道,甘为天师粉丝的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三山五岳、海内八荒,假若宋徽宗有唐太宗之能!宋徽宗下旨,全国各地的道士、有特异功能的高人都赐予官职级别,按资格不同、品级高低依次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当道士、成大师能升官发财,再不济也可养家糊口,致使大宋子民们趋之若鹜,各道观人满为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堂堂大宋以“道”为尊,已蔚然成风。史料记载,类似于如今的大师授功论坛、传法讲座,在徽宗时期几乎天天举办,台上讲的人口沫横飞,台下听的人如痴如醉,看似效果不错,实则耗费惊人。有人计算过,每办一场大师传法的讲座,就要耗去相当于今天100余万人民币的纹银。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类似于儿戏的闹剧,居然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它们一件件被清清楚楚的记载于官修正史中。大师们的事迹散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夷坚志》、《宋史·记事与未》之《道教之崇》篇、《清波杂志》等史册中。事已至此,北宋不亡于徽宗之手似乎已无天理。 鬼神、符?、法术、气功自道教创立之初久已有之,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能一概否认。张道陵、魏伯阳、许旌阳、葛洪、寇谦之、陶弘景、吕洞宾、陈抟、丘处机、张三丰等得道大师,深得道家老庄风格精髓,掺杂神仙方士的奇门遁甲方术,修得神秘莫测之功,介乎于出世入世之间,隐隐浮现于风尘游戏之外。此辈世外高人道德高尚,扶危济困,不慕流俗,不贪名利,为世人所景仰。然而,更多的“伪大师”,并无真本事,以一些小小雕虫伎俩,沽名钓誉,妖言惑众,乘机博乱,谋取私利,这样的人古往今来皆不乏其人。宋徽宗笃信道士巫术,成了道教污点。众“大师”阿附徽宗,玷污道教清白之名。宋徽宗沉湎于道术,迷信江湖骗子,利用巫师神汉们扶乩邪术,或许有用封禅崇道来掩饰大宋在北方军事接连失利、丧师失地的窘境,转移百姓视线,引开民间失望怨恨的心理之深意。或只是想用道家冲淡清虚的主张求得自己内心的平静,消除挫败感和负疚感、疼痛感。或只想用黄老之术,达到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的终极目标。秦始皇、汉武帝都有此迫切愿景,然而,人是肉做的,肉体岂能永生不灭?世间可有活过百岁而不死之人?这是帝王玩弄利用宗教的肤浅权谋,和正统道家的主张无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