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两宫太后却一直不开口提修建陵寝一事 由于此前的咸丰帝已葬于东陵,按照清廷祖制,作为儿子的同治理应葬于西陵。但这时权柄在握的慈禧却偏偏不理祖宗那一套规制,反而大行逆道,断然决定在东陵的双山峪为同治建陵。 光绪元年八月,同治的惠陵开始在双山峪动工兴建,到光绪四年九月建成,建造工程仅用了三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在整个清东陵的皇帝陵寝中,这座陵寝不仅建造时间最短,就其整体规格和质量而言,也是最为低下和次劣的。清东陵五座皇帝陵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就这样匆匆收场了。 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后的梓宫在停放了5年之后,被一同葬入东陵界内的惠陵地宫。 凄凄惨惨戚戚——同治皇后死后被剥衣剖腹 六十年后的1945年,同治帝后的惠陵被盗掘,皇帝的尸骨被捣毁,而完好如初,身体仍富弹性的皇后阿鲁特氏,衣服被剥光,腹部被剖开,肠子流淌了一地。盗墓者如此惨无人道的做法,竟是为了要得到当年皇后吞于腹中并被致于死命的一点点黄金。上帝无眼,苍天不公,一对生前境遇悲惨的男女,又突遭罹难,实在让后来者欲恨不能,欲哭无泪,为人世竟有这么多的不幸而悲天长悯! 同治帝载淳,咸丰和慈禧之子,清朝第10代皇帝。6岁登上皇位,18岁开始亲政,亲政仅一年多,19岁便病死宫中。同治帝英年早逝,关于其病情和死因,历来说法不一。官书记载同治帝死于天花,民间却一直流传着同治帝死于梅毒的说法。对于当时的种种传言,清朝官方一直保持缄默,不予回应。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从《翁同龢日记》找到了更多的证据,证明同治是“走马牙疳”而死(是一种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对于沈渭滨教授的研究成果,历史学、档案学、医学史的研究者又是怎么看的? 同治帝到底是不是死于梅毒?同治御医的后人和专家的观点并不一致。 民间长期以来一直流传着同治帝死于梅毒的种种故事。着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在他1923年所着的《清代通史》里,也再三强调了同治帝就是死于梅毒。另外,同治皇帝主治御医李德立的两位曾孙李镇和李志绥分别撰文称,祖上口传秘闻,同治帝死于梅毒。 据李镇的解释,其实李德立一开始就已看出是梅毒之症,为了慎重起见还约另外一名外科御医会诊,两人一致肯定是梅毒。但李德立并没有奏明同治的生母慈禧,因为如实禀报有辱九五之尊,必遭杀身之祸,而知情不报隐瞒病情,也难免治罪。于是他假装糊涂,既然宫中都说天子出水痘,就照天花来治。对于李镇的解释,李德立的另一个曾孙李志绥则是另一种说法,当慈禧听到李德立的诊断结果后,强迫他宣布是天花,而且要用天花的方法医治,最终因药不对症才导致同治死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