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61年,即清乾隆二十六年,弘历为皇太后办了七十大寿,因皇太后喜欢江南风光,他下令仿江南式样建造苏州街,是年十一月十五日,恭请皇太后进寿安宫,他亲率后妃侍膳、赏戏,举行小型筵宴。二十日,为皇太后加上徽号,在慈宁宫行礼,并设大宴,自己虽已经五十多岁了,仍然穿着彩衣,起舞捧觞,在皇太后寿筵前,率领皇子、皇曾孙联舞,上万年觞,以博母后一笑。 公元1771年,即清乾隆三十六年,迎来了崇庆皇太后的八旬大寿,这一年,弘历也年逾花甲,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六旬帝子八旬母,史策谁曾见此情?”六旬皇帝为八旬母后庆寿,在清宫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使得天下多少为母亲者羡慕不已,弘历布置了点景戏台八座、牌楼十二座、游廊三百八十间、回子房十五座、门楼、桥座、木城共六座,仅松树就用1750棵,一片繁华景象。 为了增加寿宴的喜庆气氛,还事先预备了各种戏班、杂耍,并赐宴宗室王公、内廷大臣及诸外藩回部伯克,如此兴师动众,规模宏大的庆典,在整个清朝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弘历还想为钮祜禄氏举办九十大寿,可惜时过六年,这位皇太后为天下母四十多年,在享尽了人间富贵之后,溘然长逝,钮祜禄氏也堪称“有福之人”,活到八十六岁才寿终正寝,这在清宫后妃中是屈指可数的。 不惜千金建“发塔”存她生前落发 公元1777年,即清乾隆四十二年,钮祜禄氏在圆明园的长春仙馆辞世,弘历陷入了悲痛之中,凝望皇太后遗像发呆,为何不建一座金发塔,来存放母亲生前梳落的头发呢?这样,在皇太后逝世不到一个月,弘历下令:为了存放“圣”发,要做一座金塔来供奉。当时,能够用来建造金塔的黄金,有一千三百多两,按照这个存金数,工匠先用楠木胎,做了一个塔样。弘历提出要放大塔样,但放多大,用多少黄金,他心中无数。 于是,他让兵部尚书、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隆安,去查原做金塔的用金数量。两天后,福隆安报告说:小的金塔要用金二千多两,大的金塔用金一万多两,现存金量不够用,看到弘历不高兴,福隆安等人又将一些金盆、金匙、金筷子等熔化,又加了九百多两。 这样,用做制塔的金数,已有二千三百多两了,但黄金仍不够用,这时能用的金册、金印、金盆、金匙,都已熔化,包括重仅七钱的金珐琅鼻烟壶、含金二钱五分的一双金筷子,甚至只有两钱重的金茶匙都被熔化了!即便如此,黄金还是不够用,但弘历仍不想把塔身改小,于是,福隆安等只得奏请添加白银七百多两兑化,这样,可得六成金三千多两,才够造一座金发塔。弘历批示“知道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