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层特殊关系,才有了张茂实出生后,宋真宗“取而视之”,反复叮嘱张景宗“汝谨视之”,并让他长期生活在宫中。赵佑死后,张茂实回到张景宗身边,并荫补为官。他先后担任过三班奉职、给事春芳司、殿值等职务,都是皇帝身边的差事。宋仁宗即位时(十二岁),张茂实已经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了。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前三十年张茂实可谓是顺风顺水。身处乱世,没有立下任何战功的张茂实由低级侍卫,一路升至昭信军节度观察留后(相当于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禁军最高将领之一,殿前司二号人物),这是宋代武将刀头舐血也搏不来的高位。 宋仁宗是个仁君,但是他有他的不幸。可能是家族病等方面原因,赵氏皇族的身体状况和生育能力很差。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生下三子十三女,最终只有四个女儿长大成人。至和元年(1054年),宋仁宗已经四十五岁,此前生下的三个儿子均已夭折,继承人问题深深困扰着他。更让人担心的是,正值当年的仁宗皇帝已经多次“不预”(病危)。由于没有子嗣,宋仁宗很早就将堂兄濮王赵允让之子接到宫中抚养,赐名赵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以备不测。 这年五月的一天,担任禁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的张茂实,在开封街头被一名低级军士拦住了马头。据《涑水记闻》记载:有军人繁用,其父尝为张氏仆。用幼闻父言:茂实生于宫中,或言先帝之子,于上属为兄。用冀幸恩赏,即为表具言其事,于中衢邀茂实,以表呈之。这个军士叫繁用,他的父亲曾经是张景宗的仆人,对张茂实的出身情况有所了解。繁用告诉张茂实,他是真宗皇帝的儿子,当今皇帝的兄长。当时宋仁宗已经在位三十二年,张茂实以兄长身份取代宋仁宗似乎不太现实。那么,繁用凭什么“冀幸恩赏”呢?因为赵宗实虽然与宋仁宗血缘关系很近(堂侄),但毕竟比不上自己的亲侄子。繁用的本意,大概是企图帮助张茂实恢复皇兄身份,以张茂实的儿子取代赵宗实,自己也能从中捞好处。 这个繁用想必是个大老粗,不知道赵家兄弟子侄之间骨肉相残的历史。但是他的一番“好意”却给张茂实带来无尽的烦恼。张茂实水平不高,但是却知道本分,繁用此举颇有点大逆不道。于是“茂实惧,以用属开封府,”把繁用交给开封府(有关部门)处理。繁用以“妄言”之罪,被杖责、贬往歙州(徽州)编管。张茂实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谁知他的身份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此事一出顿时流言四起、人人皆知。朝廷只得把繁用押回京城,派人重新彻查此案。七月,彻查结果出来了:繁用“素病心”(指精神不正常)、一时妄言,将其发配广南(今广西)牢城做苦役;张茂实不将此事上奏朝廷,擅自流配士卒,不适宜担任军队首脑。八月,宋仁宗任命张茂实为宁远军节度使、知潞州,解除了他的兵权。 张茂实在地方官任上小心翼翼、安分守己,一晃就是五年多。嘉祐四年(1059)十一月,宋仁宗将他召回京城复职。但是,朝中的御史、谏官们却抓住不放。<<宋史。韩绛传》记载:富弼用张茂实掌禁兵,(御史中丞韩绛)言:“人谓茂实为先帝子,岂宜用典宿卫?”韩绛为此事罢职后,继任御史中丞的赵概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罢免张茂实的禁军首领职务。不久,赵概升任枢密副使执掌军队事务,再一次重提旧议。言官又劾奏张茂实滥用公使钱做贸易,手下士卒在外期间犯下杀人罪。张茂实在京城只呆了不到两年,就不得不自请解除兵权。嘉佑六年五月,张茂实落去军职,出知曹州(今菏泽附近)。 嘉佑八年三月辛未,宋仁宗驾崩。五月甲子,集庆节度使、知曹州张茂实上书要求改名张孜,以避宋英宗(赵宗实)旧名。从此,张茂实变成了张孜。不久,张孜病故,活了六十多岁。北宋朝廷给了他很高的礼遇,赠太尉,谥号勤惠。张孜是有幸的,因为特殊的身份,他不费力气就做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位。张孜又是不幸的,也是因为特殊的身份,他在惊惧惶恐之中度过了十年难捱的晚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