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康熙帝的后妃中有4对是亲姐妹:清朝的后妃制度(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清朝到了康熙帝即位,也没有皇后陵,去世的皇后不管死在皇帝之前之后,都葬在了皇帝陵内。清朝共有7座皇后陵,建的第一座皇后陵就是孝东陵。孝东陵是康熙帝为他的嫡母孝惠章皇后建的。康熙帝为什么要建孝东陵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受“卑不动尊”思想的影响。什么是“卑不动尊”呢?就是地位尊贵的人如果先葬入了地宫,以后地位低的人如果再葬入这座地宫,就会惊扰先已入葬的地位尊贵的人,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就是以卑动了尊,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孝庄文皇后当年就曾以“卑不动尊”为理由,未与太宗皇太极合葬到昭陵。顺治帝早已葬入孝陵内,如果将来孝惠皇后去世了,葬入孝陵地宫,明显是以卑动尊。

第二,吸取了孝庄文皇后生前未建陵的教训。孝庄文皇后在皇太极死后长达44年的时间里,一直未给孝庄文皇后建陵,致使孝庄文皇后死后,在陵寝问题上使康熙帝大伤脑筋。康熙帝很可能是吸取了这一教训,在孝惠皇后健在的时候,就开始为她建陵,以免以后麻烦。

第三,棺椁与骨灰不宜同葬地宫。在孝陵地宫里安葬的是顺治帝和孝康、孝献两位皇后的3个骨灰坛子。清朝从康熙十三年(1674年)就废止了火化,实行的是土葬,将棺椁葬入地宫。将来孝惠皇后死后也必然要使用棺椁,实行土葬。如果将孝惠皇后的棺椁葬入孝陵地宫,与3个骨灰坛子怎么安排摆放?怎么摆放也不合适,所以只能为孝惠皇后单独建陵。

第四,报答孝惠皇后的抚养之恩。清朝皇帝都是比较注重感情的。康熙帝更是知恩必报的人,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皇后在康熙二年(1663年)就死了,当时康熙帝只有10岁,抚养康熙帝的担子就落到了祖母孝庄文皇后和孝惠皇后的肩上。特别是在孝庄皇后死后,康熙帝与孝惠皇后的关系更加密切,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康熙帝为了报答这位皇太后的抚养之恩,在皇太后生前曾特为她营建了宁寿宫,让她有一个随心舒适的颐养天年之所。在皇太后死后,为了让她有一个遂心如意的另一个世界,康熙帝完全有理由,更有可能为她单独营建陵寝。

第五,怕泄孝陵地气。过去从迷信角度讲,地宫在关闭之后,最怕再次开启。如果打开,容易泄漏地气,破坏风水,对墓主人、对皇家甚至对国家都没有好处。这种说法在古代社会是比较普遍的,博学多闻的康熙帝应该不会不知道。孝陵在康熙二年葬入顺治帝和二位皇后,关闭了石门,填砌了隧道。而孝惠皇后离世不知还要等多少年,如果将来孝惠皇后葬入孝陵,就必须重新打开地宫,这就很可能泄了孝陵的地气,破了风水,那可是件大事。康熙帝有可能出于防止泄孝陵地气的考虑,决定为孝惠皇后另建陵寝。

第六,是康熙帝勇于破旧创新的性格所决定的。康熙帝是一位勇于破旧俗,敢于创新制的皇帝。他的这一性格他在位期间多有表现,在办理孝庄皇后和孝惠皇后的丧事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明朝不建皇后陵,清朝也不能建皇后陵吗?更何况在明朝以前的汉朝、宋朝等朝代,都有建皇后陵的先例。历史上的先例、制度,好的可以沿用,不好的可以修改或革除;历史上没有的,可以创新。正因为康熙帝有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才开创了清朝建皇后陵的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