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中国历代最美公主榜:大都为情所困不得善终[图](19)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长平公主朱徽娖

最後一代汉, 家的公主,因其特殊的身世,凄婉的故事,历来留给後人无尽的感慨与惆怅……

其实,长平公主一事,原就疑窦甚多,诸种正史野史颇有出入。因资料不全和笔者水平所限,本文仅择笔者所认同的史料,对其馀史料不加勘校,编作一家之言。

《明史》中并未记载长平公主的名字,古代由於男尊女卑,史书中一般只有公主的封号,但在《春明梦余录》中却清楚的记载了公主的名字,可能也是因为她特殊的悲惨身世。

长平公主本名朱徽娖(音「绰」,意为谨慎),生於明崇祯元年(1628年),生母王选侍原是周皇后的侍女,生下公主後因产後血崩而亡,临死前封为「顺妃」,年仅18岁。公主出生後便被送入坤宁宫,由周皇后抚养,所以许多史书中均误载公主为周皇后所生,其实,若从时间来看,长平出生的时候,周皇后正怀著身孕,并於不久後生下了皇长子慈烺,所以她不可能是长平的生母。在皇长子周岁之日,崇祯册封他为皇太子,同日封其姊徽娖为长平公主。

崇祯共有六女,坤仪公主、长平公主、昭仁公主,和其馀三个早夭无考的女儿。周皇后只生过一个女儿,那是在崇祯为信王时,早夭,崇祯即位後追諡坤仪公主。昭仁公主,长平之妹,被难时尚是十岁幼女,因殒於昭仁殿,後人以其居所为名,称之为昭仁公主。崇祯六女中四女早逝,长平公主是崇祯皇帝的第二个女儿,也是六位公主中唯一长大成人的一个,历来为崇祯所疼爱,人称长公主。

崇祯即位时,还不到二十岁,满怀壮志豪情,认为自己能够挽回大明王朝的颓势,成为一代中兴之主。作为中兴新举措之一,他下旨裁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冗员。就在小公主降生的时候,陕西米脂县银川驿,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驿卒,随著崇祯皇帝裁减令的下达,黯然离开了驿站,投向了茫茫天地间。远在禁紫城里,正依偎在奶妈怀中熟睡的小公主不会知道,这个千里外的小卒,将会在某一天,彻底更改她的命运轨迹。

也许是因为母亲不幸的经历,崇祯的嫔妃很少,而且很重视家庭,与子女妻妾的关系也很好。然而正如史书上所说,他虽非亡国之君,却面临亡国之运,自己又缺乏力挽狂澜的能力和个性,更何况明朝廷已如将倾大厦,积习深重难返,已无法再扶立起来。他倾尽全部力量,也只能让大明朝多喘几口气罢了。在内外交困、殚精竭虑中,时间很快就推进到了崇祯十六年。

这年,公主已经十六岁了,崇祯对女儿很疼爱,虽然国事繁重,日以继夜,还是在这一年为她挑选了驸马:周显。周显,亦称周世显,其父亲周国辅官居太仆,祖上数代都是京中官员,其本人时为都尉,人才出众,各方面都是上上之选。

然而,大明王朝已经走到了末路。在这一年,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路义军,分头进逼,一座座城池,一片片土地,都被起义军占领。整个紫禁城连同它里面的人,都在风雨飘摇中颤抖。长平公主与周显的婚期一拖再拖,始终没能举行婚礼。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四,已是心力交瘁的崇祯帝朱由检向天问卜,却得到了这样一句卦辞:「星走月中,国破君亡。」果然,他很快就得到李自成自称大顺皇帝的消息,同时,也听说远在南京的太祖朱元璋孝陵发生的不祥之兆:深夜时分,总有凄厉的哭声从孝陵深处传出,守陵军士吓得逃之夭夭。

正月,凤阳地震;同月,南京地震;北京则出现了「星入月」的天象。

三月甲辰(十六)日,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城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昌平。

仅仅过了两天,丙午(三月十八)日,北京城破。

长平与周世显

崇祯和周皇后勉强支撑著,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为他们换上粗布旧衣,让太监将他们送出皇宫逃生。弟弟们能够逃出皇宫,长平公主弱质小足的女子,却无法逃出。送走了三个弟弟,她知道自己的结局将会是什麼。

崇祯向后妃传下了他最後一道旨意,让她们全数自裁。周皇后自尽,袁贵妃自缢绳断,崇祯皇帝焦躁,连刺三剑,又砍死其他几名妃子,茫茫然地在乱成一团的紫禁城里游走,来到了女儿长平公主居住的寿宁宫。长平公主不幸生在了末代帝王之家,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为了保全亡国之君的最後一点尊严,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受辱,崇祯在决意自缢之前,对自己的两个女儿狠下杀手。

长平公主只有十六岁,还在期待能与未婚夫周显相会、像弟弟们那样逃出皇宫的可能,她不愿就这样死去,见崇祯进来,上前拉住父亲的衣袖哭泣,不胜悲恸。

崇祯摇摇头,哭道:「孩子,你为什麼要生在我家?」话音刚落,他的剑就向毫无准备的长平公主劈面挥去。

长平公主下意识地一避,本能地挥出柔弱的左臂去挡格,利剑落下,顿时血流如注,公主当场晕绝地上。失魂落魄的崇祯认为女儿已经死了,掩面而出。

他转身又来到了三女儿居住的昭仁殿,一剑结束了女儿十岁的生命。

第二天,崇祯皇帝朱由检蓬头赤足,自尽於寿皇宫外煤山的一棵树上。太监王承恩从死殉主。

紫禁城里乱成一团,谁也没有顾得上去看看长平公主的「屍体」,她就那麼躺在冰冷的青砖地上。

尚衣监何新入宫,见长平公主断臂仆地,还有气息,恐其为贼所辱,负之而出,送入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府中,五天後公主才得苏醒,听说父亲已经上吊而死,李自成已经入主北京,大明变成了大顺,不禁悲痛欲绝。

长平公主身体尚未恢复,仍然挣扎在生死边缘,一片混乱中,她只能躺在病榻上,国破家亡,更与弟弟们从此生死两茫茫。

然而风云变化莫测,四十天後,大顺又变成了大清。

为了笼络人心,鞑酋多尔衮下令,五月初六至初八,为崇祯帝哭灵三日,上谥号怀宗端皇帝,後来又改称庄烈愍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的北京城,已经牢固地掌握在清朝的手中。然而,一个貌似太子的男子在一位太监的陪同下出现在嘉定侯周奎府中,自称皇太子。当时在周奎府中的长平公主见後,两人抱头痛哭。单看这一节,想来太子应该是真的,否则以长平公主之心如死灰,何以会与一个陌生男子抱头痛哭?而且,长平公主与太子都是周皇后所抚,自小到大相处的姐弟,怎麼可能认错呢?周奎举家向太子行君臣之礼,并问太子:「你一直藏在哪里?」太子回答说:「城陷之日,我单独藏匿在东厂门外。一日夜出,潜至东华门,投身於一个豆腐店里。店小二心知我是避难的人,给我穿上旧衣服,让我在灶前烧火,又害怕我暴露,五天之後将我送到崇文门外的尼姑庵中,在那里假装贫困无依的孤儿住了半个月。常侍(太监)来尼姑庵,发现了我,又把我带回家,藏在密室里。听说公主还在,所以就来相见了。」说完,与公主哭别而去。几天之後,太子又来了,公主告诫他说:「慎毋再至矣。」也许公主明白,三月份周奎既然能把皇三子定王和皇四子永王交给李自成,这次也许会再出卖太子给清朝。果然,十一月十九日太子再来,周奎留宿太子。二十二日,他要求太子自称姓刘,是一个假太子。太子说:「悔不从公主之言,今已晚矣。」当晚,周奎令家人将太子逐出门外。太子出门後,被巡逻的清兵以「犯夜」罪逮捕,交给刑部审理,断为假冒太子。主审的刑部主事钱凤览找来原司礼监太监王德化、原锦衣卫10名侍卫太子的锦衣卫来辨认,都说是真太子。侍卫们还下跪说:「此真太子,愿毋伤。」於是钱凤览上书朝廷,指责某些明朝的官员以真太子为假太子。但鞑酋多尔衮为斩草除根,太子朱慈烺被害。

长平公主伤心绝望中,向清廷上书,说「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申罔极。」她希望自己能够出家为尼,断绝这尘世间的哀伤悲痛。

翻译过来是:「臣妾我死里逃生,崇高恩泽下仍感恐惧,愿意削去头发披上修行的缁衣皈依佛门,以稍微表达彰显父母的恩惠。」「跼蹐」两个字,来自陆机的《变亡论》「屏气跼蹐」。变亡论也是亡国之音,是陆机在吴亡後要叙述其父祖陆逊与陆抗的事迹而写,那麼「高天」必是崇祯帝,那个断她手臂的君父呀!「罔极」两个字,来自《诗经》「昊天罔极」,是指父母的恩惠比天还高,公主在上书的文字里面,使用这两个字,是指父母之恩。末尾把孝道端出来,算是绝招,要知道中国自有佛教传入,出家和尽孝都是牴触的,她那段文字把此二者串在一起是一绝,一个新的朝代是要使人以出家尽孝,那这是什麼时代?她虽然起首姿态低,到这里算是不卑不亢,把她作为亡国公主生死存亡的难题,丢给清廷,看看自己下一步能怎麼走。

长平公主应该是个天资聪颖而且饱览群书的公主,才写的出这种文字,毕竟在那种情形下,是找不到人替她代笔了。

然而,她是先朝长公主,为了让汉人归心,这个愿望,清廷是不会答应她的。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有人拥立她为帝,造成对清廷的威胁,所以对她赏赐有加。

为了反衬弘光帝虐待崇祯子嗣的恶行(南太子案),在长平公主上书不久,顺治帝的诏命就跟著下达了——不许公主出家,而是为之「诏求原配」,让她与崇祯为她选定的驸马周显完婚(其时周世显已降清),并且同时赐予府邸(故武清侯之第)、金银、车马、田地若干顷。

长平公主接到这道诏命,自觉身不由己,痛哭流涕。

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上旬,赐婚如期举行,婚礼隆重浩大。

长平公主与周世显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但长平公主经历家破国亡之痛,身心都受到极大创伤,「公主喜诗文,善针饪,视都尉君加礼。御臧获,阳笑语,隐处则饮泣,呼皇父皇母。泣尽继以血,是以坐羸疾,怀娠五月,於丙辰八月十八日薨。」

婚後仅一年多,长平公主便在哀怨中病逝,时为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十八日,长平公主十八岁。

公主其时尚有五个月的身孕,葬广宁门(亦称彰义门)外周氏宅旁。

长平公主短暂的人生就到此为止,她一生没有踏出过北京城一步,而且缠了一双小脚,也就不可能修习高超武功。她的生命起伏太大,超出她能够承受的范围也太大。

公主一生没有做过什麼好事,但也没干过什麼坏事。如果是在太平盛世,她也许会像明朝绝大多数公主一样,在富足与尊荣中安然度过一生。然而时运不济「生於末世运偏消」,明朝二百多年来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压在了这最後一代帝王之家的头上,除了认命,还能如何?

松江张宸为之诔,太仓吴伟业有诗挽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