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姓起源 四百大姓里有“萧”无“肖”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萧姓是中国第33位姓氏,总人口约739万。在占到中国总人口近98%的前400位姓氏中,并没有“肖”姓。 袁义达、邱家儒主编的《中国四百大姓》介绍,萧姓是个古老的姓氏。 一是出自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名叫南宫长万的大将,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过,宋闵公为此多次取笑他。南宫长万恼羞成怒,杀死了闵公,并公开叛乱。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平息叛乱,被封在萧地,建立了萧国。萧国被楚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萧姓。 另一支萧姓源于古代嬴姓。部落首领伯益的后裔被封在萧,子孙便以国名为氏。 萧姓历史名人很多。南北朝时期,萧道成和萧衍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北宋年间,辽国契丹族的五个世族全为萧姓,成为辽国第一大姓。 有人说,历史上并没有“肖”这个姓氏;有人说,确曾出现过“肖”姓,但肖姓人极其罕见,汉代以后难寻踪迹;还有人说,肖姓可能出自某少数民族,或源自萧姓。 以肖代萧 文字简化,萧姓误成肖姓 不少人发现,身边姓肖的人明显多于姓萧的人。不少地方,肖姓有上万人,萧姓却只有几百人。
肖姓后来居上,缘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简化。 半个世纪前,萧姓人远远多于肖姓人。上世纪50年代,我国《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不少人以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便直接将姓改为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居民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常写为“肖”。 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实行,以“肖”代“萧”的情况就更普遍了。1986年,该方案废止,但大量萧姓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上,都已经变成了“肖”。 其实,“肖”在之前只有一个读音:xiào(四声)。在“肖”被越来越多的萧姓人用作姓氏后,现代工具书只好被动跟进,《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在“肖”这个字后面加注了平声xiāo,并释义为姓;“萧”俗做“肖”。 未受文字改革冲击的其他地方,如中国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后人都姓“萧”,没有人姓“肖”。 恢复萧姓 民间出现“改姓群”,为改姓奔走 几年前,已有萧氏宗亲会向国家语委、公安部建议,想利用全国换发二代身份证的机会,为所有姓“肖”的人改回姓“萧”。在民间,也有不少人致力于“复萧”。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找到“中华萧氏宗亲综合群”,联系上了群主“萧体林”,如今,他身份证上的名字仍是肖体林。他是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致力于恢复萧姓。 “中华萧氏宗亲综合群”里,有900多位萧(肖)姓人。肖体林说,这个群不属于任何宗亲组织,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大家都希望能恢复萧姓。 “中国有句老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如果一直用肖,会感觉对不起老祖宗。不管‘复萧’有多麻烦,都要解决。”他说。 肖体林说,整个隆回县有约5万萧姓人,身份证上“100%用的都是肖”。在全国,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他所在的岩口镇井鹅村,保存着的一个老账本上,村人当时的姓名登记都是萧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