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老照片 > 年代写真 >

20年代的北京对犯人进行行刑过程的老照片(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芈八子是楚国公主,她容貌姣美,聪明机敏,能歌善舞,通兵略,知权谋,是楚国宗室中公认的倾国美女。秦楚关系自春秋以来就一直不错,互相通婚,芈八子被楚国宗室选中,教以房中术,远嫁秦国惠文王。芈八子袅娜娉婷之身,得依于王宫之内;楚楚依人之貌,坐怀于帝王之身。从地理位置来说,芈八子从今天的今湖北荆州,嫁到陕西西安。
     一夜,芈八子与惠文王同寝,惠文王酣睡时,大腿压在芈八子身上,娇小芈八子深感巨压,柔声唤醒惠文王道:“大王万乘之躯,大腿有如熊掌,妾身难以负重,枉大王莫怪。”惠文王半梦半醒,嘟哝道:“方才寡人尽置身躯于汝之上,汝尚未感沉重,为何觉寡人一腿而重乎?”惠文王的意思是,刚才我全身压在你身上,你都没说重,为何我一条腿压在你身上你会觉得重?才思敏捷的芈八子道:“一腿无有利,而全身有利焉!”
     芈八子的性格直率,坦言:一条腿压在我身上,我不感到舒服,你全身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也在享受愉悦之情,就不感到重量了。惠文王带着笑意入眠。芈八子如此风情种种,入秦宫以来,与秦惠文王浓情蜜意,卿卿我我,交融之欢,飞越达摩九重天。芈八子得宠,她却并不是王后,王后是魏国公主。魏国公主和楚国公主,她们各生下三个儿子,此后的数年,惠文王的龙榻,就为两位公主所垄断。
    
     宫斗当中,芈八子输给了惠文王后,自己的长子公子稷被送到了燕国。从秦国到燕国,相当于今天陕西西安到北京。春秋战国时代,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最东北的诸侯是燕国,公子稷被送到天涯海角的燕国,芈八子在宫斗中输的很彻底。等秦惠文王驾崩,太子即位,是为秦武王,芈八子就彻底失去了争夺太后的资本。下面两幅地图,是当时公子稷去燕国当人质的路线,从图上可见,芈八子输的几乎没有机会了。
     从秦国到燕国,相当于今天陕西西安到北京。四年后,秦武王在洛阳举鼎意外身亡,他又没有子嗣,下一个秦王是谁呢?秦武王的母亲慧王后是魏国公主,生有三个儿子,一个是秦武王,另两个是公子壮,公子雍。公子壮像极兄长秦武王,力大无比,勇武好斗,年少便担当庶长,有统兵作战经历,而且被秦武王封为季君。如果公子壮即位,秦国国策应该能得以延续,勇士会得以重用,秦军会不断东进、东进再东进。
     惠文王后执掌朝政四年,公子壮又掌控部分兵权,秦国的王位继承,似乎板上钉钉,不容置疑就是公子壮。但是疯狂的楚女芈八子,携一家四口,插手秦国王位争夺,卷起了滔天巨浪。要豪赌,筹码就要“All In”,芈八子决定把远在燕国的公子稷接回来,人多力量大,全家一起共同进退。
     现在来看看芈八子手中,到底有些什么底牌,让她敢于拿全家性命去豪赌。第一张牌,是戍守秦国都城咸阳的将军魏冉。魏冉是芈八子的同母弟,身强力壮,又有军事头脑,是秦武王喜欢的将领。第二张牌,是镇守东部宜阳的将军向寿。向寿也是芈八子的亲属,与左丞相甘茂关系特别好。芈八子的两张大牌,统领了两支军队,内外兼有,这就是她敢于与慧文后叫板的最大原因。
    
    
     公元前306年,秦国都城咸阳,两位秦王并立。公子壮有太后和武王后支持,控制王城,以及咸阳城的部分兵力,尽管不能一口气吃掉对手,但他在咸阳城还是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在王宫中称秦王。公子稷有咸阳戍守的将军魏冉支持,控制咸阳外城的部分军队,虽然在咸阳的势力不及对方,但他外面有向寿支持,总的实力并不亚于公子壮多少,因此在公子府中称秦王。
     两个秦王各有一套文武大臣,两位秦王出入宫门或府门,皆有数千精锐大军保护。此刻,惠文王后却率先发难,他从北方引入一个强力盟友,义渠。义渠之于秦国,就像匈奴之于汉朝。匈奴,来自北方草原,一直是中原文明的宿敌,几千年来一直折磨着中原农耕文明。强势如汉武帝,也只是将匈奴赶到漠北,始终不能将这个游牧民族灭亡。义渠的诞生,与秦人得到爵位,几乎同时,都在春秋开端之时。
     春秋时期,义渠统一了陇东高原大大小小的部落,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秦国则在春秋时期,完成了统一关中的重任,并不断消化和融合各方势力,试图进入中原争霸。春秋末年,义渠和秦国,这两个山上和山下的霸主,领土大幅接壤,地缘矛盾凸显,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到来。后来秦国多次击败义渠,在义渠的领土上设置郡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