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人会发现,南京地名带有“标”这个字的有好几个,比如杨公井附近的“三十四标”,黄埔路附近的“炮标”和“马标”,此外还有城东的“标营”、“后标营”。老一辈的南京人还记得,当年三牌楼附近还有一个“三十三标”。 “标”成为地名后缀,似乎是南京独有的现象,它到底代表着什么含义,为什么会与数字,以及“炮”、“马”这样的词连在一起呢? “三十四标”附近的老建筑。 这个问题,笔者做过简单的探究。原来,南京地名里的“标”是一个军事编制单位,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说的“团”! 清末,由于内忧外患,清政府下决心编练新式陆军,也就是“新军”,新军完全模仿西方军队(主要是德国陆军)的编制、训练和装备。 1904年,清廷决心在全国训练36个师,按各省的人力物力和军事地位的重要性进行分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