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文化名家 >

叶绍袁之妻沈宜修是著名诗人?叶绍袁和袁了凡(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1914年8月,东非尼亚萨湖(今马拉维湖)两岸,英国和德国的两支小舰队友好地隔岸相处。英德官兵都不知道,此时在遥远的欧洲大陆,他们的祖国已经反目成仇,战争将很快降临到他们头上。
    英军率先得知开战
    呆在尼亚萨湖的英德舰队都有些“名不副实”,德国舰队只有一艘“魏茨曼”号小炮艇,而英国舰队也仅靠炮艇“温多伦”号支撑门面。一战前的十余年间,英德舰队相处融洽,英国艇长罗德斯还与德国艇长伯恩特结下深厚的友谊。
    1914年8月4日,英国中非保护地总督收到伦敦传来“一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的消息,他立即电令尼亚萨湖北岸总督韦伯采取行动,控制尼亚萨湖,确保英属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和南非向英国本土输送矿产的生命线畅通。而要控制尼亚萨湖,英军就必须迅速消灭德国小舰队,夺取湖上的通行权。
    
    相比德军的“魏茨曼”号炮艇,英军的“温多伦”号炮艇稍占优势,其排水量为350吨,是尼亚萨湖上最大的船只,但不利的是,“温多伦”号上的水手训练不足,尽管艇上有一门6磅炮(指炮弹重量为6磅,即2.5千克左右),但水手们从未用过。相比之下,“魏茨曼”号装备有一部探照灯和一门速射炮,水手们训练有素,一旦开战,胜负颇难预料。
    但这一仗总归是要打的,罗德斯艇长下令全体艇员备战。大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找出那些不知道放在哪里的炮弹,“温多伦”号全体水手动员起来,终于在贴着“配件”标签的箱子里找到了炮弹。第二个难题是找到会用6磅炮的炮手,因为船上的所有水手都对此一窍不通。后来,罗德斯听说码头附近一家商店的老板约克在喝酒时曾声称自己当过炮兵,罗德斯当即派人送去一套军装——“你入伍了”!
    出人意料的“遭遇战”
    至此,“温多伦”号备战完毕,旋即起锚出港,前去追歼昔日伙伴“魏茨曼”号。8月14日,“温多伦”号在斯芬尼克斯湾撞见“魏茨曼”号,奇怪的是,“魏茨曼”号却毫无敌意,自顾自地向湖岸方向驶去。英国艇长罗德斯估计,老友伯恩特还未接到两国开战的消息。
    此时,罗德斯早把友情抛到一边,命令约克向2000米外的德艇开火。可是一连打了四发,全都落在“魏茨曼”号附近。德国人感到诧异,艇长伯恩特登上一艘小艇,向“温多伦”号冲来,罗德斯连忙命令停止射击。伯恩特爬上“温多伦”号后,质问罗德斯为何向他开火,得到的答复是:“英德已进入战争状态,你现在是俘虏了。”罗德斯事后回忆:“伯恩特眼里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只好一言不发地钻进船舱,听候发落。”
    接下来,罗德斯命令继续炮击“魏茨曼”号,最终打掉德艇的烟囱,紧接着德艇抢滩搁浅,只能束手就擒。当天下午,罗德斯向韦伯总督发报:“我艇奇袭,一举拿下‘魏茨曼’号!”第二天,英国所有报纸头条报道:皇家海军尼亚萨湖大捷!
    历史学家认为,1914年8月14日的那场水战虽然有些滑稽,但结果却至关重要。如果“魏茨曼”号未被击败,德国人也许会控制尼亚萨湖乃至整个东非地区。如此一来,失去战略物资运输通道的英国人能否打赢一战就很难预料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