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论纲(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梁景和 参加讨论

我们要再次强调,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为完成这个时代的使命,国人付出了巨大代价,苦苦探索,寻求一个又一个救国方案。当有人发现陋俗文化是构成中国败弱的重要原因时,就决心通过批判和改造陋俗文化来达到救国目的。这种“欲谋社会之进步,不能不改良风俗”[25]的“习俗救国论”是近代诸多文化救国论中的一种。事实上,文化救国并不是排斥其他救国方案而独树一帜,并能最终达到救国目的的最佳路径,但这绝不是说文化救国论没有丝毫实践意义。文化救国理论的核心意义是要改造国民心理素质,即戊戌时代的“开民智”,本世纪初年的“新民说”,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改造国民性”。严复曾特别强调“开民智”的重要地位,他说:“民智者富强之原。”[13](《原强》,第一册)梁启超说:“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本有留意焉者也”[21](P207),“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21](P207)。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4](《我怎样做起小说》,第4卷,P521)这“引起疗救的注意”不但是救人,而且是救国。国家与国民素质并非没有关系,一个群体是否具有近代国家观念、民族观念、救亡观念,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关系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救国论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文化救国实际上是政治救国的一个必要补充,这个补充有利于救国大目标的完成。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近代陋俗文化改造在近代救国过程中产生的进步意义是绝对不可抹煞的。
    收稿日期:1999-12-23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智慧之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2]章锡琛点校。张载集·张子语录中[Z].北京:中华书局,1978.
    [3]陈确。陈确集[Z].北京:中华书局,1979.
    [4]鲁迅。鲁迅全集[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康有为。大同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6.
    [6]谭嗣同。谭嗣同全集[Z].北京:中华书局,1981.
    [7]章太炎。答梦庵[J].民报,第4册第21号。
    [8]章太炎。章太炎全集[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9]陈独秀。宪法与孔教[J].新青年,第2卷第3号。
    [10]陈独秀。敬告青年[J].新青年,第1卷第1号。
    [11]陈独秀。一九一六年[J].新青年,第1卷第5号。
    [12]李大钊。李大钊选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3]严复。严复集[Z].北京:中华书局,1986.
    [14]梁启超。饮冰室合集[Z].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15]蔡元培。蔡元培选集[Z].北京:中华书局,1959.
    [16]胡适。易卜生主义[J].新青年,第4卷第6号。
    [17]陈独秀。道德之概念及其学说派别[J].新青年,第3卷第3号。
    [18]陈独秀。人生真义[J].新青年,第4卷第2号。
    [19]李亦民。人生唯一之目的[J].新青年,第1卷第2号。
    [20]高一涵。共和国与青年之自觉[J].青年杂志,第1卷第2号。
    [21]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22]贺麟。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3]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4]民立报,1912-03-02(3)。
    [25]柳隅。留日女学会杂志·题辞[J].留日女学会杂志,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