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当代史与现实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修史者必须有正确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同样一件史实,从不同的政治立场看待,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例如辛 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一件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但是 如果站在清朝遗老遗少的立场上,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评价。《清史稿》就是这样,其 作者都是清朝的遗老遗少,对清朝是忠心耿耿,对辛亥革命很仇恨,因此歪曲历史,颠 倒黑白。如写武昌起义,“宣统三年八月,革命党谋乱于武昌”;写中华民国成立,孙 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举临时大总统,立政府于南京,定号曰中华民国”[11]。至于 谁是大总统,不写,不愿写出孙中山的名字。《清史稿》中根本不谈孙中山的活动,关 于兴中会、同盟会也一句没有,无从知道清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其中有一处提到孙中山 的地方,其言为“光绪三十一年,太后懿旨,赦戊戌党人,唯康有为、梁启超、孙文不 赦”[12]。提到革命烈士秋瑾、徐锡麟等时,用“伏诛”一词。相反提到辛亥革命中被 革命党打死的清朝官员如端方、恩铭、陆钟琦等,却大加歌颂,赞曰:“慷慨捐躯,从 容就义,示天下以大节,纲常伦理赖以不废”。[13]这部书是民国政府出资,袁世凯下 令编修的,竟把中华民国的烈士大肆辱骂,而对反革命敌人却大加歌颂,所以北伐胜利 后,国民党人评论道“诽谤民国,乖谬百出,开千百年未有之奇”[14],禁止它的出版 。 其次是历史发展,其后果、影响要经过一个长时间才能判断。当历史上新生事物刚刚 出现,历史矛盾刚刚发生、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时候,不容易看清楚,很难预见它将如何 发展,很难判定其结果和影响。如今天的巴以冲突正在激化,结果如何,是和平还是战 争,难以预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在历史事件中间,就看不 清这段历史的全部情况,不容易把握其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向。所以研究当代史最需要有 慧眼,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例如,法国拿破仑第三政变,在政变当时有三个人写了这 段历史,一个是雨果,一个是蒲鲁东,一个是马克思,其中马克思写得最好,最正确, 最深刻。马克思说“本书是根据对事变的直接观感写成的”。恩格斯在马克思《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序言中说“紧接着这样一个事变之后,马克思写出一篇简练 的讽刺作品,叙述了二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的全部进程的内在联系……他对活生生的时 事有这种卓越的理解,他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事变有这种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 比”[15]。因此,我们研究当代史,必须要学习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观察当 代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是资料方面的困难。研究当代史资料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多,二是不容易 看到。当代史由于时间距离近,资料被完整地保存,散失少,所以有大量的资料。搞一 个专题,资料就浩如烟海。例如研究抗美援朝,既要涉及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外 交的方方面面,又须掌握中国的、美国的、朝鲜的、韩国的等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字的资 料,仅此一个专题,个人的力量就难以穷尽。古代由于文化不发达,资料较少,加上战 乱等破坏,损失比较多。我国唐朝以前历史资料很少,一个人穷毕生精力可以读完。宋 朝以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资料大大增加,读完就困难了。例如《全唐诗》,有唐一 代300年诗作共40000多首,宋朝陆游一人剑南诗钞就有10000首,到清朝乾隆皇帝一人 御制诗文集就有40000首,相当于一部《全唐诗》。史料积累越到当代越多、越庞杂。 另一方面,虽然史料很多,却又不容易看到。因为许多重要的史料没有公开,造成研究 上的困难。国家档案一般规定有解密期限,常常是30年、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看不 到原始档案,很难知道历史事件的底细和真相。不仅档案,即使是其他史料,其搜集、 整理、发表也有一个等待时间。例如张学良的档案至今没有发表;又如李鸿章,中国清 朝末年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的资料已经发表的有300多卷、1000多万字,其家中还 有2000多万字。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购买了这些资料,保存在上海图书馆。1993 年,顾先生邀请我与他合作整理,又集中了七八个人编辑,至今尚未完成。这些是资料 方面的困难。 第四点困难是,由于当代史距离时间很近,历史人物很多还活着,或者是他们的后代 还活着,牵扯到利害关系、感情因素,写当代史要秉笔直书就更困难,会碰到很多干扰 。古代司马迁作《史记》,因为在“今上本纪”中批评汉武帝,该书被称为“谤书”。 北魏崔浩写国史,其中讲到北魏的祖先鲜卑族是落后民族,有许多野蛮习惯,崔浩因此 被杀,并满门抄斩,不仅如此,还牵涉到其他许多人。写当代史,容易得罪一些人,会 遭到反对、打击、迫害。 【参考文献】 [1]《孟子》。 [2]《史记·太史公自序》。 [3]《册府元龟》卷554。 [4]《元史·董文炳传》。 [5]《龚自珍全集》172页。 [6]《礼记·玉藻》。 [7]《旧唐书·刘知几传》。 [8]章学诚:《文史通义》内篇5《史德》。 [9]文天祥:《正气歌》。 [10]《左传·宣公二年》。 [11]《清史稿》卷25《宣统本纪》,见赵尔巽:《清史稿》第四册,中华书局1976年 版。 [12]《清史稿》卷24《德宗本纪·二》,见赵尔巽:《清史稿》第四册,中华书局197 6年版。 [13]《清史稿》卷469《恩铭》,见赵尔巽:《清史稿》第四十二册,中华书局1977年 版。 [14]易培基:《呈行政院文》,民国18年12月16日。 [1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写的1885年第三版序言”,《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8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