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8日至19日,“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师 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日本、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三位学者作了大会主题发言:瞿林东教 授的题目是“深入研究二十世纪中国史学”,于沛教授的题目是“二十世纪中外史学交 流及其影响”,汪荣祖教授的题目是“历史学的走向”。与会学者就20世纪中外史学的 交流、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坦诚的交流。现将本次研讨会 有关学术观点概括如下: 一、关于20世纪中外史学的交流与中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回顾了20世纪中外史学 交流的历程。有些学者对20世纪中外史学的交流进行了宏观考察;有些学者对20世纪上 半期西方实证主义史学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西方史学认 识的深化及借鉴进行了具体考察;有些学者通过个案的分析,如“历史”一词在我国学 术界的使用、鲁滨逊新史学对胡适、陈衡哲及张荫麟、陈垣与外国史学界的学术交往等 ,考察中外史学的交流。在20世纪中外史学的交流过程中,主流是外国史学在中国的传 播,同时中国史学对外国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些学者对国外中国史学的 研究进行了评述,如美国的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等。20世纪外国史学的引进、传播对中国 史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外史学的交流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自然是研讨会 关注的重点。与会学者指出,近代西方与日本史学的传播对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 转变、近代新史学的创立、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中国思想史的出现及其叙述 模式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近20年西方历史哲学对我国史学理论的发展、西 方史学流派对我国学者的史学研究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些学者通过对傅斯年、陈寅 恪、陈垣、章太炎、雷海宗等著名史家治史方法、史学成就的具体考察,说明中外史学 的交流对我国史学的影响;还有的学者以自己的史学研究实际阐述了中外史学的交流对 推动我国史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研讨会上,学者们还就兰克史学对傅斯年 、陈垣的影响,鲁滨逊新史学对胡适、张荫麟等人的影响交换了不同意见。有的学者指 出在中外史学的交流中应坚持唯物史观和发扬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外史学的积 极成果,同时对我国运用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的史学研究成果应加强宣传、介绍、评论 和检验,促进这种借鉴沿着健康方向发展;有些学者指出在中外史学交流中应抵制那种 妄自菲薄中国传统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盲目夸大西方史学理论方法意义 和作用的有害倾向;应恪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走“和而不同”的交 往发展道路;有的学者指出应对己有的在外国史学影响下的中国思想史论述模式进行深 入的反思,才能写出真正的中国思想史,不至于迷失自我;有的学者指出应以开放的心 态对21世纪中外史学的交流。这些建议对进一步吸收外国史学成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 二、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及今后发展趋势。与会学者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总体发展趋 势、特点进行了讨论。有的学者指出20世纪中国史学的主要走向就是历史学的社会科学 化;有的学者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的理论发展道路和成就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通 过对陈寅恪、郭沫若的学术成就与个人命运的分析折射出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有 的学者从制度层面探讨了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提出了“史学运行机制”的概念,视 角新颖。还有些学者通过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学术论辩、历史观念的变革考察20世纪中 国史学的发展。与会学者对近20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学 者们对近20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中国史学正在完成“艰难的超越” 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有的学者提出,应将“近20年中国史学分析”作为一个专门 的研究课题。20世纪的中国史学既有发展,也面临挑战。今后历史学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仍是对历史客观性和真实性的怀疑,后现代思潮则将这种怀疑推到了极端。与会学者认 为,中国史学应该在保持独立品格的前提下迎接挑战。 三、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分支学科与史家的研究。新的学科领域的不断拓展是20世纪 中国史学的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与会学者分别就20世纪中国史学史、社会史、民族史 、地方史等学科的发展和成就进行了探讨。其中,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思想导向,中国史 学通史书写结构的演变、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及其特点等问题的提出,尤其 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20世纪中国史家辈出,他们的史学成就是宝贵的学术遗产。学者 们对梁启超、李大钊、柳诒徵、雷海宗、傅斯年、陈寅恪、章太炎、郭沫若、郑振铎、 陈垣、白寿彝、顾颉刚、刘师培等史家进行了讨论,所论既有这些史家关于某些历史和 史学问题的思想,更多的则是这些史家与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关系,以及他们留给今 人的史学遗产。这些讨论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20世纪中国史学。 四、关于理论和方法论。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是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20 世纪中国史学与政治的关系尤为密切。与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很多学者认 为,应当辩证地看待史学与政治的关系,恰当处理史学的求真与致用的关系,并对历史 学的独立品格和历史学性质进行讨论。其他的史学理论和方法问题,如历史人物评价的 理论和模式、中西历史理论的异同、史学表现手段、我国“封建”概念的演变和“封建 地主制”理论的形成、“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等,都有学者论及 。 对20世纪中国史学与中外史学交流的回顾和总结必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引进、吸收国 外史学成果,丰富和完善中国史学。许多学者认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 究中心主办的本次研讨会与此前的“唯物史观与新中国史学”、“新中国史学成就与未 来”研讨会,对20世纪中国史学作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为开创21世纪史学新局面作了 理论上和学术上的促进工作,希望能继续举办类似的研讨会,为史学研究者提供学术交 流的机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