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掠夺文物在国际上有先例。2005年韩国朝鲜向日本共同讨要“北关大捷碑”成功,令中国民间机构看到了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回归中华的曙光。“北关大捷碑”是为纪念朝鲜义勇军16世纪末击退丰臣秀吉率领的日本侵略军建造的,在日俄战争期间,侵占朝鲜半岛的日军将“北关大捷碑”盗运日本,1906年4月交由靖国神社保管。2005年在朝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离开朝鲜半岛100年后,该文物回归它的诞生地。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只是日本掠走中国文物的冰山一角。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结束长达五十年时间里,日本自中国所掳金银、文物数量巨大。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据统计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360万件,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至今不见踪影,而民间流失文物无法估计。 【相关链接】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诞生与传承 “中华唐鸿胪井刻石”本是一块重逾9吨,单体10多立方米的驼形天然顽石。公元713年,唐玄宗遣鸿胪卿崔忻从长安前往辽东,册封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714年夏天,使命完成后,崔忻原路返回长安,路经都里镇(今旅顺),为纪念这次册封盛事,于黄金山下凿井两口,史称“鸿胪井”、刻石一块,永为证验。 刻石文字共29字,分3行自上而下自右向左书写:“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作为渤海归入大唐版图的历史见证,史称“唐鸿胪井刻石”。 1895年,清朝将领刘含芳修建四柱石亭(“唐碑亭”)护卫刻石,并在崔忻题刻左侧加刻小字:“此石在金州旅顺海口黄金山阴其大如驼唐开元二年至今一千一百八十二年其井已湮其石尚存光绪乙末年冬前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贵池刘含芳作石亭覆之并记。” 从公元713年至今,“唐鸿胪井刻石”已经经历了近1300年的历史。 日俄战争(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期间,日本占据旅顺以后,“唐鸿胪井刻石”引起了日军的注意。1908年4月30日,日本海军省以日俄战争“战利品”的名义将刻石献给日本皇宫。 责编:王敏 打印收藏纠错 参与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点此查看新闻表情排行榜»(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