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传统文化 >

在传承中创新的中国古代建筑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之上,创新不是意味着对传统的抛弃,而是意味着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可以从我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看到我国传统文化创新的这一特点。
     建筑作为一种实用的艺术形态,忠实地记录着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最初的建筑,产生于原始人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由于自然物理、材料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诸多限制,无所谓派别之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也随着各民族风俗习惯的生成、思想制度的递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客观地记录和反映各民族的科学技术、知识发明、文学艺术的水平和特征,同时也打上了民族特有的烙印。今天,我们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往往需要借助于建筑的遗迹或记载来研究该建筑所在民族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为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活动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
     我国传统建筑在风格上朴素淡雅,建筑材料主要有茅草、木材,结构方式以木架构为主(柱、梁、枋、檩、椽等构件),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这种建筑结构方式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有序和稳定,有着明显的道德习惯、宗法典章制度的痕迹。我国传统建筑不仅包括由木质材质制作的内部空间,还包括由外部自然空间组成的庭院。庭院是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是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也体现了中国人既含蓄内向,又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高潮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深度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其中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地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
     从人们走出远古时代的山洞,开始搭建茅屋、木屋、石屋和各种各样的居室开始,到宫殿城市的形成,中国建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进式的发展历程。这里仅从远古原始建筑到近古社会建筑的发展对我国建筑发展历程进行简单的梳理。
     中国的建筑究竟始自何时,已不可考。我们仅从考古有记载的建筑谈起。在摆脱穴居而野处的阶段之后,我们祖先的建筑活动开始了。
     在诸多考古遗址中,我们可反复看见三种建筑类型,即空地、祭台和大屋子。空地、祭台和大屋子三种建筑类型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沟通天人的中杆。空地中竖一中杆沟通天人,祭台上有祭旗表示神圣和权威,大屋子中的祖先灵位更是一个微型的中杆。这一传统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建筑。直到今天,天安门前还有华表,代表着政权的神圣。可见中杆在中国文化中是沟通天人的重要符号。
     为了方便人们可以随时与天沟通,坛台建筑又向前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屋子。人们也可以在大屋子里举行集会。为了使集会具有权威性、合法性,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微型的中杆——牌位。那时的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而且住在神的近处。每个家族都要靠自己已经逝去的祖先向上天和神转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把祖宗牌位摆在大屋子内,就达到了沟通天人的目的。
     从空地到祭台到大屋子的建筑形式上的创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人文伦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这是一个为了方便人们及时沟通天人而进行的创新。但是创新的形成都是起源于传统,而且在创新之后又保持了传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远古建筑从空地中心到坛台中心再到屋宇中心的发展历程中,有创新,但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而且创新的同时没有抛弃传统。这些创新都是产生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为了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更方便而出现的。这一特点在中国建筑工程漫长的发展史上随处可见。 责编:王敏 打印收藏纠错 参与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点此查看新闻表情排行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