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官场生意 瓷器是景德镇的名片,是这个古城乃至古老中国一个充满了文化想象力的符号。 历史上的瓷都景德镇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瓷器供给地,出类拔萃地传承和发扬了艺术陶瓷的制作水准。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声名远扬,始终主宰着瓷艺的审美标准。传统的手工技艺则奠定了它 “世界瓷都”的地位。 然而,2015年春节前这个冬天,瓷都景德镇的市场上并没有了过去的人来人往。资深藏家们说,这是因为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继出台后,公款吃喝得以遏制,景德镇这个与官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自然要低调。 然而,伴随着市场的冷清,当地藏家嘴里却始终活跃着与当地瓷器市场有密切关系的落马官员。:说是官员,这些官员们又头顶着“陶瓷大师”的称号;说是大师,这些官员的作品却被业内人士批评完全是入门级水平。但奇就奇在,真正有水平的艺术家,瓷器却卖不动;而这几个头顶“陶瓷大师”称号的官员,却在艺术界混得风生水起,作品标价也水涨船高。 随着苏荣、冯林华等腐败官员的落马,千年瓷都背后的黑色利益链条被逐步挖出,究竟这个市场是怎么运作的?又有哪些牵扯其中的人纷纷被查?请跟我们一起去看看。 苏荣妻子被指从景德镇拿的瓷器以吨计 瓷器的官场生意 冯骏是景德镇从事艺术陶瓷收藏的资深藏家。他的主要客户是官员和富商。往年,春节前后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每到10月份以后,市场一个月比一个月热,热到过完元宵为止。”但目前的情况有些不一样了。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继出台,公款吃喝得以遏制,以传统高档保健品和烟酒为主的礼品市场明显回落。冯骏原以为因传统高档烟酒受限而溢出的需求会转移到艺术陶瓷市场上来,但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有些乐观了。 李纯林也是一位藏家。在过去的10年,他和冯骏一样,亲历了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的疯狂增长。而支撑起这个兴旺市场的是转型期中国庞大的官场经济。 近年来,瓷器与官场的灰色经济紧密相连。缘起于请托、招投标等名利之事,催生出来的巨大的礼品需求,支撑了景德镇历史上空前繁荣、兴旺的艺术陶瓷市场。但在浮躁、急功近利且失范的时期,这个看似已然勃兴的市场正在被异化并走向畸形。 【灰色市场】 官场“雅贿”与瓷器市场 “收瓷器多安全,而且大师作品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小‘大师’到大‘大师’,升值空间很大。”瓷器价值的不确定性在权钱交易的灰色空间中被充分利用了。 冯骏这样描述他看到的瓷器市场:工作升迁、求人办事,都有需求。“你总得送一个体现价值的礼物以示尊重。送现金领导不一定敢要,但送个100万甚至1000万的瓷器,领导收了也不容易犯错误。它只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卖到了100万或1000万,但按正常的生产成本或价格则远低于此。” 瓷器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价标准,一旦东窗事发,价格的模糊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搪塞理由。 曾有纪委的办案人员就某位官员受贿的瓷器专门到景德镇找作者本人核实。根据这位大师的市场行情,那位官员收受的瓷器价格已经飙升到了500万元。但那位大师回复纪委办案人员说,这瓷器也就值5000元吧。之后,只能不了了之,事实也无法求证。 “收瓷器多安全,而且大师作品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小‘大师’到大‘大师’,升值空间很大。”瓷器价值的不确定性在权钱交易的灰色空间中被充分利用了。 这种不确定性,打破了传统礼尚往来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也使得瓷器成为了“雅贿”媒介。它价格模糊、隐蔽安全,同时又附庸风雅,因而广受灰色礼品市场的欢迎。 景德镇的艺术陶瓷市场就这样慢慢壮大。根据景德镇的官方统计,2010年景德镇市艺术陶瓷年产值达到50.9亿元,2011年达63.75亿元。 官员带买单的人一起看瓷器 “领导带着随从,若看上某个瓷器便会询问价格。我赶紧报个价给他,如果他说,这个不错。也不现场买,第二天,那个买单的会回来找我想办法搞定。” 冯骏将来找他的人总结分类为这么两种:手里有权的和口袋里有钱的,一个是买家,一个是付钱的人。“大部分情况下,官员带着买单的人一起来,而买单的人一般是企业老板。” 领导带着随从,若看上某个瓷器便会询问价格。“我经历了这么多,学都学会了,赶紧报个价给他,如果他说,这个不错。也不现场买,第二天,那个买单的会回来找我想办法搞定。” 外省的官员则会通过本地的官员朋友介绍给当地的大师和藏家们。 接受采访的大师和藏家们告诉记者,他们常常接待数百公里以外的某干部学院的学员,这些学员正在接受教育,但一转身,其中一部分人又出现在了景德镇藏家们的藏馆里或大师们的工作室中。 冯骏说,那些从他手里买了东西的官员都很感谢他,因为那些东西后来可不只是涨了一点点而已。“多年前,广东省一位官员从我手里买了一块瓷板,当时的价格是13万,现在238万都不止。买对了人的作品,就跟中签一样,一直往上飙,涨得比房价还要快得多。” :不少官员会拿一些别人送来的瓷器,请相熟且值得信任的行家帮忙鉴定。行家们发现,不少真正的好东西在官员手中,“尤其是热门领导手中。” 而帮忙转手兑现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冯骏说:“一般会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给我,这些东西放在他们手里也没用,还不如变现。” 但急于出手卖掉的毕竟是少数。李纯林分析:“一方面,知道卖不了预期的高价;另一方面,事情总会败露出去的,怕传出去人家说这个人全卖掉了。” 大师们眼中:官员就是“上帝” “没有官场生意,怎么养得起这么多大师?某种程度上,大师们就是由整个官场里的生意滋养起来的。” 经常会有官员找冯骏、李纯林这样的藏家,打听某位大师作品的价格。官员也喜欢借藏家的眼光帮他们推荐一些好东西。 李纯林告诉记者,送给领导的东西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讲名气,大师名气越大越好;第二,讲价格,价格越高越好。“因为领导们之间也爱比较,自己拥有哪位大师的作品。” 事实上,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准,一般人很难判断一件瓷器的价值,因此,大师效应成为简单迅速的衡量标准,大师的名气而非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市场的定价标准。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职称成为了瓷器价格的放大器。这也使得景德镇的艺术家对评职称趋之若鹜。 大师们很乐意与官员们交往。他们甚至会想尽办法吸引官员到来,因为这些人会带来买单的人。 景德镇瓷器的兴旺与庞大的官场需求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微妙。“没有官场生意,怎么养得起这么多大师?某种程度上,大师们就是由整个官场里的生意滋养起来的。”一位河南籍的省级大师坦言。 如果说顾客是上帝,那么,官员群体便是大师们的上帝。大师们很喜欢说,哪位大领导或大领导的老婆喜欢他们的作品。 在一个区域范围内,高级别官员,尤其是处于塔尖上的那部分官员的兴趣喜好,对该区域的官场兴趣喜好风潮,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官衔从低往高,纷纷效仿跟随,以求跟上级领导产生共同的话题,甚至“情感上的亲近”。 如果哪一件作品能获得某位高级别领导的中意,那么这位大师的其他作品很快也会水涨船高。 上述河南籍大师的作品正是被景德镇的某位局长看中之后才开始走俏的。“刚开始来景德镇那几年确实很难,局长来了之后好多了。” 官员变“大师” 权钱好交易 景德镇的官员不只是热衷于瓷器收藏,许多官员还热衷于瓷器的创作。在景德镇一位国家级著名大师开办的艺术培训班上,经常能见到当地官员的身影。陈翔也是培训班的学员,每周六都会去参加培训,他的同学中,不乏政府等各级别的官员。“大多数是为退休做准备。” 李纯林说:“人们其实并不反对官员有情操、有爱好,更不是反对官员发展职务之外的才华,人们反对的只是可能发生的权钱交易,基于官员的特殊身份,很难分辨你卖的是作品还是权力。” 李纯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曾经,当地一位在任官员画了瓷器,送到藏家的卖场去卖,标价6万。隔天,他带一个求他办事的人一起去看那件瓷器说,“这个瓷器真好”。求他办事的人不动声色地赶紧买下送给他,瓷器于是回到了他家里。再隔天,他又把那个瓶子放到卖场去卖…… 说完,李纯林特别又强调了一下,“这是真事”。 【黑色利益】 中纪委反腐败的调查范围在继续扩大,从官场到商界再到艺术圈,几无死角。 “后苏荣时代”,江西景德镇官场倒下第一个正厅级官员。就在今年1月9日16时许,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据江西省纪委消息:经江西省委批准,景德镇陶瓷学院原党委书记冯林华(正厅级)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冯林华外,“陶瓷大师”许爱民最近也站在风口浪尖。 究竟“大师官员们”怎样把持了“陶瓷江湖”,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人物1】 江西正厅级“陶瓷大师”被查 知情人:他靠结交苏荣夫人捞好处 1月9日,江西省纪委公布:景德镇陶瓷学院原党委书记冯林华(正厅级)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官方资料显示,冯林华曾任景德镇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他还有一个公开的身份:“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当地多名政商人士向透露,在此之前,冯林华的儿子孙宏亮(从母姓),已于2014年12月被带走。之后,景德镇坊间,有关冯林华被调查的传闻一直不断。 一位与冯林华住同一小区的人士说:为了辟谣,冯林华与家人这段时间天天在小区内转悠,“这么冷的天,这么干,无非是要证明自己没事。” 可最终,冯林华没有成为“漏网之鱼”。 记者从一些了解冯林华底细的景德镇官场及艺术圈人士中获悉,多年以来,游走于景德镇官场及艺术圈的冯林华遭受诟病的主要问题包括:在其担任副市长期间,与儿子组成贪腐父子档,肆无忌惮地插手并垄断工程以权谋私;在其担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期间,明码标价“买官卖官”;在其实际控制的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父子两人将旗下画家们上交研究院收藏的瓷器作品据为己有,涉及金额或达千万元…… 与原“省委书记夫人”交好 于丽芳很喜欢陶瓷艺术。在苏荣担任江西省委书记期间,她以“省委书记夫人”的身份长期在景德镇拜师学画并拥有个人工作室,广受景德镇官场及艺术圈的追捧和欢迎。 景德镇坊间传言:于丽芳“从景德镇拉走的瓷器几个火车皮都装不下”,以此形容她的贪婪及景德镇官员和大师们的谄媚。 冯林华也很积极主动地经营与于丽芳的关系,这在景德镇艺术圈并不是什么秘密。 一个“公开的例证”是:2010年5月,由时任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冯林华一手操办的“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将于丽芳的陶瓷作品与景德镇的其他陶瓷艺术大家们的作品一起展出。于丽芳的作品也被收录在了这本由冯林华编著的成就展作品集中。 而在专业者看来,于丽芳的作品最多只能算是学生的稚嫩习作,难登大雅之堂。江西省一位出版界人士表示,于丽芳曾想出版一本个人作品集,通过中间人找他帮忙,他拒绝了,理由是“她的作品太烂”。 这位出版界人士称,此举最终浪费了自己与“省委书记夫人”交好的机会,而冯林华的做法,则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58岁被“突击提拔” 2011年9月,时年58岁的冯林华从景德镇副市长升任景德镇陶瓷学院(下称“陶院”)党委书记((正厅级))。 “在快退休的年龄被提到了正厅级,而且能捞到陶院书记一职,没有关系是很难的。”这也被景德镇官场和艺术界认为是冯林华与于丽芳关系密切的例证。 但也有人认为,若是关系特别密切,冯林华最后的职位应该是景德镇市政协主席,而非陶院党委书记。 景德镇市的一位官员分析:“那时,确有一段时间传闻,冯林华要当景德镇市政协主席,后来就不了了之了。但你若从作为瓷都的景德镇来看,这所陶瓷艺术的最高学府在景德镇的地位是非常显赫的,陶院党委书记一职也就并非无足轻重了。” 景德镇陶瓷学院在景德镇地位的显赫,或从其为当地输出的官员可证一二。 冯林华在转入官场之前,曾经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师。而他当年在陶院的另一位同事也从陶院转入了官场,并成为冯林华的领导,历任景德镇市党政主要领导,主政景德镇长达10余年。 陶瓷研究院成为“冯家后院” 当地知情者称,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成了冯林华父子敛财的“后院” 与性格张狂的儿子不同,冯林华看起来比较友善,没有架子,见了谁都很客气地“你好,你好”。 在公开的宣传中,冯林华被认为“追求一种以中国精神为主导的东西方艺术融会和结合的绘画方式和语言。多半从《易经》、《老子》、《庄子》、《洛神赋》等中华传文化中汲取营养,感悟生命,激发灵感。” 而在私下的评价中,冯林华的作品则被认为画得很差,很难看。而他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也被疑为是权力运作的结果。 但不管怎么样,冯林华还是当上了号称陶瓷艺术最高学府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 冯林华担任陶院书记期间,恰逢要提拔一批人,而当时的院长一职正好空缺,这就意味着人事调整的话语权完全掌握在冯林华一人手中。 多个消息源证实,冯林华在陶院党委书记任上明目张胆地“买官卖官”,明码标价,升个系主任、副院长之类的得花上一二十万。 在艺术圈,冯林华还给自己留了另一个生财阵地,景德镇陶瓷艺术研究院(下称“陶瓷研究院”)。 陶瓷研究院是景德镇市政府下属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2008年,时任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冯林华创办了陶瓷研究院,由他担任名誉院长并实际控制。 多个信息源证实,陶瓷研究院的新大楼装修工程即由冯的儿子孙宏亮拿下。“大楼的装修工程原来政府的预算是500多万,结果他儿子拿下之后,装修费用超支到了1000多万。”一位与孙宏亮在生意上有交集的商界人士说。 【人物2】 “一家四位政协委员”当事人 曾深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风波 今年1月13日,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许爱民的妻女,分别被取消政协委员资格。而许爱民的女婿去年底因涉嫌违规提拔和年龄履历造假被查,已被免去鹰潭市团市委书记职务和江西政协委员资格。在《人民日报》痛批“无良无耻”,全社会震惊“一门四政协委员”的同时,新闻当事人许爱民的一段陈年旧事也被翻了出来。 许爱民最早受到公众关注和质疑,还要追溯到2010年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 在那次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评选中,许爱民与其他92位陶艺界精英并列,获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东莞时报》其后的报道披露,评选结果公示名单显示,许爱民绕过景德镇陶瓷界初评初审,由江西省直接报送参评,但他并未列在江西省上报的35人名单中。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浦永祥秘书长事后承认,许爱民是江西省后来补报的,但补报的具体原因,则称“不好说”。 当时,陶瓷研究学者王洪伟曾发出公开信,质疑评审程序违规,认为许爱民不符合入选条件,呼吁取消其“大师”称号。但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一位景德镇陶艺圈的知情人士曾透露,为了这次评选,许爱民曾飞赴北京“公关”相关评审专家。 多个陶瓷业业内人士分析,评上“大师”的最大好处,就是作品价格水涨船高。一般的作品几千元不等,一旦评上国家级大师,涨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都有可能。 中国江西网2004年11月16日的一篇题为《许爱民陶瓷艺术》的文章介绍称,“许爱民擅长花鸟、灵兽绘画,尤精于青花、釉里红装饰。许爱民其釉里红作品发色鲜艳、层次丰富、格调高雅,曾在建国50周年北京展览馆展出时受国内外高度评价和赞赏,被国内外知名人士和收藏家视为珍品收藏。” 但据《人民日报》旗下杂志《民生周刊》2010年报道称,记者走访景德镇陶瓷市场发现,许爱民的作品“无价无市”,多位陶瓷界人士也对其作品嗤之以鼻。记者多方求证得知,每次许爱民画完烧制完成后,都要拿回家,但瓷器去向不明。 该报道称,“许爱民曾为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礼品瓷《紫归牡怀》巨型瓷板画和《百荷图》瓷瓶设计、并担任制作总策划”。但在《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中,多位艺术家认为,这与名誉主席或顾问等虚职相似,可能许爱民只是题词或者组织相关工作,并未参与瓷器的实际制作。 本稿据新华社、《中国经济周刊》,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 2好文0太水 阅读(121)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