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近代史 >

揭秘:蒋介石“铁桶围剿”计划外泄始末(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人民政协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俟包围圈完成,各部队便依照命令每日向瑞金中心推进7—8华里,每推进1华里,布上一重铁丝网,每5公里筑一道碉堡线,碉堡的设置使得他们的火力构成极为严密的交叉封锁网。计划每月向纵深推进25公里,6个月便能进逼到红都瑞金,而红都四周届时将竖起300重铁丝网,30重碉堡线,以及难以计数的障碍物。为了防止红军突围,计划又规定每重铁丝网之间的防守要绝对保证,不但设有大量的碉堡,布置地雷阵,而且将如发现突然情况时立即调拨部队的大量美国军用卡车,运行线路都布置得详详细细,无一遗漏,为实施其计划,已有1000辆美国军用十轮卡车运到南昌,并随时分配到各部待命。
     作为“铁桶围剿”的前奏,在包围圈尚未完成之前,派出12个师的兵力与红军纠缠,迷惑红军,争取包围部署的时间,一俟包围圈形成,这12个师随即撤离,同时立即断绝这里一切除军事需要以外的交通,以封锁苏区的消息,断绝红军的一切物资来源。
     蒋介石如此规模巨大而又布置周密的军事计划,与以前的四次“围剿”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会议开了一个星期,最后蒋介石致“闭幕词”,他兴致勃勃地说:“现在剿共大业已握胜券,望各方负责人积极执行会议的决策,毕其功于一役!”在场的200多与会者个个气势汹汹,摩拳擦掌,要在这次“铁桶围剿”中剿灭共产党。
     这次会议的文件足有一二公斤重,其中除了包围图表、计划书、指示文件等等外,还有蒋介石的语录及指示汇编成的小册子。每份文件上都打上了蓝色的“绝密”字样,并按名单编号存档。散会后,莫雄将这些文件装到一个大公文包里,便匆匆下山。
    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情报
     莫雄回到德安的保安司令部时,时间已是掌灯时分。
     莫雄径自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他没有吃饭,也没有开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主任秘书刘哑佛走到莫雄身边,低声通报:“莫司令,卢参谋长他们来了。”
     莫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项与年和卢志英从门外进来。看见莫雄的瞬间,他们都愣住了。莫雄,这位见过数不清的死亡和鲜血的老军人,双泪纵横。
     莫雄紧紧握住卢志英的手,声音颤抖地说:“共产党这回算完了!”这正是庐山上那200多名高级官员在听完蒋介石的军事动员报告后得出的结论。
     卢志英镇定地劝道:“莫司令,慢慢讲。”
     莫雄从身边取过几个沉重的牛皮纸口袋,足足有三四斤重,打开口袋,大家看到里面全部都是在这次牯岭军事会议上发下来的文件,每份文件的右上方都打上了蓝色的“绝密”字样,并有编排的序号。
     三位共产党人站起身来,卢志英紧紧握着莫雄的手,低声但动情地说:“我们代表党谢谢你,莫司令,莫大哥!”
     三位共产党员从莫雄那里回到自己的房间,立即开始了行动,他们先把“铁桶围剿”计划的中心点以特急电报发往瑞金,然后分头将文件的详细内容用密语抄写到四本学生字典上。剩下的问题是,谁将情报送到瑞金去?
     这一去几同赴死。从德安到瑞金,中间要经过多少道关卡?对瑞金的封锁实际上已经开始实施,几次“围剿”中与红军杀来杀去的白军杀红军早已杀红了眼,只要有一点破绽就将必死无疑。然而死并不是最难的。这不是一份平常的情报,它关系到几万人的生死,它要求万无一失。
     三个共产党人挣来抢去,像是争着去赴一个宴会。最后项与年说,不要再争了,这一带的地形我熟悉,语言我也熟悉,江西话和客家话我都能讲,你们两个人一个安徽一个山东,万一出了什么差池个人生死事小,党的生死事大。
     这个理由无懈可击。卢志英和刘哑佛没有再争执,他们只是默默地握住项与年的手,再没说一句话。所有话语都在临别那一握中了。对莫雄他们可以说谢谢,对自己的同志还能说什么呢?
     项与年揣上四本字典,脱下军装换上长衫,打扮成一个教书先生模样,在天亮前上路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