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袁世凯:大清“救命”之臣怎就变“催命郎中”(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时代周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张国淦对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局势和袁世凯心理的判断真可谓丝丝入扣。袁世凯并不缺乏对南方动武的实力,而一旦荡平,则其惟两条路可走:要么死心塌地做大清国的忠臣,要么逼迫清帝让位给他。如果此两者均非袁世凯所愿,当然只有放弃武力,而且奇妙的是,尽管临时政府和临时大总统让袁世凯不痛快,却大有借力打力之价值,其中奥秘和当初攻陷汉阳留下武昌简直如出一辙。所以,孙中山大可安稳赴南京上任,袁世凯需要的只是一颗定心丸。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的几次承诺已经算是给了袁世凯一颗定心丸,惟嫌浓度不够,1月14日,议和代表伍廷芳给孙中山来电:“顷接唐绍仪君来言,……前云孙君肯让袁君,有何把握,乞速示云云。廷即告以孙君肯让,决不食言,若清帝退位,则南京政府即可发表袁之正式公文。至此后两方政府如何合并,可由两方协商决定。”“孙君肯让袁君,有何把握?”言外犹有不放心之意,孙中山立即复电:“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民军亦不欲以改民主,减皇室之尊荣”
     袁世凯吃了南方的一颗定心丸,也知道其因实力受限不致反复,遂转而积极、公开地对清廷施加压力。
     首先是以前线军官催饷的电报为凭,胁迫亲贵王公捐款接济军用。清廷下诏教导王公大臣,“当凛多藏厚亡之戒,效毁家纾难之忠”,然而应者寥寥。在袁世凯这种恐吓手段之下,重私蓄而轻国难的王公大臣们难免都要打自己的小九九了:这样打下去,朝廷在不在尚是一未知数,而我们的私财恐怕早就打了水漂!于是自然不会站在坚决镇压革命的一方了。
     其次是以所谓优待清室条件作诱饵,最后则是危言耸听,对隆裕太后出之以恫吓。这一哄一吓的手腕,均在其要求清帝退位的密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密奏中,他先以国务总大理大臣的身份,大叹了一番苦经,“无饷可筹,兵不敷遣,度支艰难,计无所出,筹款之法,罗掘俱穷,大局岌岌,危逼已极,……臣等受命于危急之秋,诚不料国事败坏一至于此也”,又抬出南方,“民军之意,万众之心,坚持共和,别无可议”,接着安抚皇室,“民军亦不欲以改民主,减皇室之尊荣”。
     最妙的是最后一段:“读法兰西革命之史,如能早顺舆情,何至路易之子孙,靡有劫遗也。民军所争者政体,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忍九庙之震惊,何忍乘舆之出狩?必能俯鉴大势,以顺民心。”法国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是上了断头台的,此处分明是恐吓隆裕太后:若不及早退位,清皇室将蹈法王之覆辙。有意思的是,主旨是恐吓别人,但从字面上看,却合情合理,而又哀惋动人,仿佛时时处处都在替别人着想。
     清廷本已不堪袁世凯之威逼,而革命党刺杀满洲贵族中的少壮派代表良弼的激烈行动又帮了他的大忙。良弼组织“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他被炸死,亲贵皆胆落,纷纷离京走天津、青岛、大连等处,避居于租界,无人再敢反对议和。
     反对的力量越来越弱,袁世凯的逼宫则步步为营。在邮务大臣梁士诒的奔走策划下,先是驻外各国公使电请清帝退位,紧接着又有所谓前敌四十二将领的联名请退位的电报。在这封以北洋大将段祺瑞为首而签发的电报中,武人们赤裸裸地威胁:“虽祺瑞等公忠自励,誓死可保无他,而饷源告匮,兵气动摇,大势所趋,将心不固,一旦决裂,何所恃以为战?深恐丧师之后,宗社随倾,彼时皇族尊荣,宗藩生计,必均难求满志。即拟南北分立,勉强支持,而以人心论,则西北骚动,形既内溃,以地理论,则江海尽失,势成坐亡。”
     袁世凯终于如愿以偿等来了清帝的退位诏书,时在1912年2月12日(辛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诏书中关系袁世凯者则曰:“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状元公、实业家张謇所拟的这份诏书,原稿中无“全权”字样,系袁世凯左右所增。袁系人马真是心细如发。
    “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
     清帝退位诏书一下,袁世凯即将诏书全文电达孙中山、伍廷芳、黎元洪及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及参议院,又特别宣布政见,表示赞成共和,略云:“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清帝下达退位诏书之次日,即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书,推荐袁世凯继任,其中说道:“前使伍代表电北京,有约以清帝实行退位,袁世凯宣布政见,赞同共和,本总统即当推让,提议于贵院,亦表同情。此次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其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且袁君富于政治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献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
     1912年2月15日(辛亥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参议院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会者十七省,共计十七票,袁世凯满票当选。参议院致北京电文曰:“世界历史,选举大总统,满场一致者,只华盛顿一人,公为再见。同人深幸公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我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统一之伟业,共和之幸福,实基此日。”
     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各地纷纷起义,袁世凯被迫退位,次年袁忧惧成疾,不治而亡。当然,此为后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