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不同的标准,有的学者把这些女性分为:作者揭露、批判的对象,歌颂、赞美的对象和寄予了同情的对象,这是以“作者对这些女性所持的态度”的角度;还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天使型”、“恶魔型”和“雄化型”,取的是人物形象本身的形象特征;另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弱女子”、“女英雄”和“淫妇”,则是依照情节所作的划分;在一些“漫说水浒”类的书籍中,作者则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妖女”、“魔女”和“无面目女子”,这种划分,主观性较强。此外,还有少数文章把“作者着意刻画”的女性分为两类,一类是“三位女英雄”,还有一类是“非英雄女子”,即潘金莲、潘巧云、王婆、阎婆等等淫妇、妓女、虔婆。 应该说,以上几种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站在一定的角度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的划分。但是,仔细读了小说之后,我们会发现,以上几种分类还是显得有些粗疏,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有些观点未必很好地解释了《水浒传》的女性观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很大的商榷空间。 在我看来,《水浒传》中的女人大致可以分为“好”、“坏”两大类型——当然,这里的“好”、“坏”是相对的。而且,“好”、“坏”内部,还可以细分。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水浒传》中的“好”女人。 2.识体明理的中老年女性 《水浒传》中的“好”女人,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识体明理的女人,凶悍粗鲁的女人,知恩图报的女人,无奈认命的女人,夫唱妇随的女人。 这中间,识大体明事理的女人主要是见识比较多而又受过良好教育的中老年女性,其代表人物是王进的母亲与何九叔的太太、金节的妻子秦玉兰、徐宁的娘子等。 ①第一个出场的王进母亲 我们先来看看东京教头王进的母亲——《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 王进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无有妻小,只有一个老母亲,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王老夫人的年龄,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肯定是过60岁了。王进是朝廷军官,收入颇丰,又无有家累,且已过世的父亲王升也曾是教头,生活条件应是相当优越的。 王进因身染重病,不能到殿帅府点名,被新太尉怪罪,立命他去殿帅府进见。王进见新太尉竟是高俅,心中大惊,因父亲与高俅旧日有仇,当年高俅曾被父亲一棒打翻在地,三四个月无法起床。王进心知高俅定要报复,于是回家对母亲禀明,母子抱头而哭。在得知过去的仇人现在的太尉高俅寻隙报复后,老人家毅然决定与儿子远走他乡,逃到延安府避难。书中写道: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的,爱儿子使枪棒,何不逃去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当下母子二人商议定了。其母又道:“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若他得知,须走不脱。”王进道:“不妨。母亲放心,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 我们知道,年青时过分恋家往往被人认为是没出息,不过人老了都讲究个叶落归根,只要有一点能力,没有哪个老人愿意死在异乡、做异乡鬼的——因为故乡是我们心中的一个念想。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是不应该,也不愿意背井离乡的。 对于高俅寻隙报复一事,站在王母的立场,最可能也最应该的选择是妥协,她可能会劝儿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毕竟,民不应与官斗是中国人一向的传统,也是现实的办法。再说,现官不如现管,大不了就是教头不当,杀人不过头点地,还能咋地?这些理由,任何一条提出来,都是王进母子留在京城的理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