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传统文化 >

孔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齐鲁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子见南子。 山东版话剧《孔子》剧照
     在国学热的今天,孔子的形象被一遍遍地演绎着。最近,山东、浙江、山西等省的孔子题材话剧陆续在全国热演,影视剧、纪录片里的孔子也在不断变换着面孔:他是一位老师,一位离家久不归的丈夫,一位悲情的知识分子,一位辛苦的政治学说推销员,一个与自己终生较劲的老者。
     然而,在被推上神坛和丑化抛弃的不断反复中,孔子的形象几经沉浮。在再次被解读的当今,我们是否过多地赋予孔子消费的意义,而忘记他只是一个拥有道德品行的老人呢?
     本报记者 张榕博 实习生 于民星 冯岩岩
     55岁出走的孔子
     一次次充满期待地穿上正装受到“领导”接见,一次次据理力争,一次次哑口而去的失望与叹息……就算孔子再聪明博学,人性与人生的现实,总是把他打翻在地。
     山东省话剧院院长李朝友说,这才是真实的孔子。
     最近,55岁时的孔子又“忙”了起来,近日正热演的山东省话剧院、浙江省话剧院的话剧版《孔子》,还有电影《孔子》、电视剧《布衣孔子》不约而同地选择了55岁的孔子。
     历史上,55岁的孔子有一位贤惠的妻子,一个小女儿,还有七十二位“圣徒”,事业有成,家庭和睦,然而,就在自己所说的“知天命”之年,孔子却跟自己过不去了。
     浙江版话剧《孔子》的开场,是一位小朋友问妈妈,孔子是谁?是变形金刚厉害还是孔子厉害?而全剧的主题把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放到一边,只论人生成败——中年孔子怀才不遇,却永不言败。
     在历山剧院连演多天的山东版《孔子》,开场则是孔子告别故土,即将远游。“我们为什么从55岁这一年开始讲述孔子?因为这一年,孔子不只满足于当老师,否则他一定不会去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主张。所以,这时候的孔子最不像万世师表,同时也最走心。”山东版《孔子》编剧兼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系主任丁如如说。
     史料记载,孔子30岁时便已不满足自己只是一个老师,而是时刻准备在政治上“出仕”。可对于人生的种种意愿,孔子只谈过“克己复礼”,意思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言语行动都合于礼,但当他自己也按捺不住“恢复礼乐”的欲望时,便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走了。
     “边缘化”的知识分子
     在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里,他先后奔走于齐国、卫国、楚国等国,但政治主张始终未能实现,甚至诸国君纷纷回避见他。最后,孔子不再说话了,在弟子冉求的努力下,孔子回到鲁国,患病而终。
     而在当代的剧情中,孔子一会儿是《中国合伙人》里的佟大为,高喊着“美国人民需要我”,一会儿又是《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业务员威尔·史密斯,锲而不舍地推销着自己的金融产品。
     而观众看到的孔子,更像是平庸社会中一位执着、较真的“另类”同事:不顾“领导”与“同事”的情面,执拗地坚持自己的主张,让人们下不来台。于是,诸国国君都在表面上尊敬孔子,实际上却把他的人和学说拒之门外。
     “孔子到这里不行,到那里也不行,虽然他始终坚持自己是对的,但最后都没有成功,这到底是为什么?人是不是应该像孔子那样,为了理想度过一生?”谈到这部历史正剧的创作初衷,同样年过半百的李朝友说。
     于是,山东版《孔子》将孔子定位为一个悲情的知识分子,而创作者们既不想回避苍白的现实,又不想放弃希望。于是,在山东版话剧《孔子》的最后一幕,孔子寄托于“来世”:临终前,孔子对天说:“如果有一位明君,未来能够真正地懂我,能够让社会平安和谐地生活,我就满足了。”
     此时,孔子儿时便离世的母亲走上前台,孔子跟着母亲准备“离开”,但他跟着母亲走了几步,又回头看了看他刚才离开的地方,全剧结束。
     在咨询了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及查阅有关史料后,丁如如认为这样“再现”孔子临终时的思想活动非常贴切。“到了最后,他对自己的理想与学说还是不甘心,他还是不能说、也不想说‘就这样吧’。”
     孔子也被炒绯闻
     终其一生,孔子和他的学说并未被世人所重视。
     直到汉武帝时,孔子的学说著作被人从墙体里“挖出”,再经董仲舒“改造”,孔子才走上了神坛,历朝历代热衷于神化孔子和他的学说,却冷淡他真正的内心和思想。
     到了近现代,孔子又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新文化运动与文化大革命。孔子的形象被丑化、矮化、僵化。每个不同历史时期,作为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孔子,会被阶段性解读和别有用心地使用,孔子的一生与他的著作成了人人可说的“神谈”。
     德国汉学家顾彬说,很遗憾,一部《论语》加上2000多年的文明积累在上面,实在太复杂了。
     而在今天,“孔子”重新狂热起来之后,他的形象又开始被解读和消费成更多张面孔。
     在近几年的戏剧与影视作品中,孔子有时是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结下深厚友情的“少年孔子”,一会儿又是刀枪剑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六艺”高手,随着新时期国家的对外发展,孔子还是帅气灵动,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大使。
     而狗血的言情情节,也没有放过孔子。
     历史上,孔子第二次来到卫国,只身拜见当时卫灵公的“二房”,握有实权且风姿绰约的美女南子,这便是千年以来中国最大的疑似绯闻——《子见南子》。
     这一幕也被不同时代的人们任意消费。在1929年曲阜二师进步学生上演的独幕历史剧《子见南子》中,这一圣人与性感女子独处的大戏,演变成了孔子为南子的娇艳美色所动、魂不守舍的结局。当时孔家后人竭力反对,此事甚至惊动了蒋介石。
     近80年后的今天,电视剧《孔子春秋》里的“子见南子”一段,更符合现代人的诉求,孤男寡女同处一室,又适逢孔子离家多年,南子勾人心魄,孔子与南子想不上演一段香艳的“激情戏”都不行了。
     只有胡玫导演的电影《孔子》略为中肯:子见南子时,中年孔子的确为人生所困,独见南子也有着普通男人的一丝人性使然。但孔子没有被美色所动,但被南子一句“世人也许了解夫子的痛苦,却无法体会到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打动。
     孔子是人不是神
     最近,杨朝明考证发现,孔子的形象其实不像唐代吴道子所绘的《先师孔子行教像》那样,是一位须髯偏偏,身材微胖的小老头,而是身高一米九一,无须少眉,身材中瘦的山东大汉。
     去年举办的两岸论坛上,学者们一致同意,引用《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说法,来讲述今天的孔子与儒家故事。
     在儒学狂热的当今,孔子以及他的著作学说,也在有新的认识,新的解读。
     反观同样信奉儒学的亚太许多地区,孔子虽然仍高踞神坛,但很少被过度“消费”。
     台湾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董金裕说,在台湾的普通民众中间,孔子的形象只有一个:至圣先师。台湾的教科书、节日安排、媒体报道,乃至父母的教导,在孔子的形象方面都是一致的。每年高考前,都会有学生前往孔庙祭拜,更不可能有人开先贤的玩笑了。
     在韩国,孔子被奉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日本商业之父涩泽荣一在一本名叫《论语与算盘》的书中,将孔子思想理解为“义利合一”的经营之道。
     国内一位儒学家表示,今天唯有在孔子学说的诞生地,孔子与他的学说仍然在被解构与利用。
     “许多亚洲国家都在思索,如何让孔子思想,而并非让孔子形象走向现代,否则走到现代的也仅仅是一个变形了的躯壳而已。”这位专家表示,孔子的最大价值并非他的经历,而是他作为一个道德品质上都值得人们学习的普通人,哪怕是个普通的邻家大叔,中年男人,这就足够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