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您谈到的以上几点之外,秉持“大学精神”还需要坚持什么?朱善璐:大学还要有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蔡元培先生主政北大时,倡导“学术自由、兼容并包”;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对于大学来说,还要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学术自由的精神追求和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与文化传统,创新精神不可或缺。失去了创造精神,大学就很难成为“人类文明之光”。创新离不开一个兼容并蓄、包容宽松的氛围。大学里应当鼓励争论、争鸣,鼓励思想观点碰撞。争议,只要不是有害的,都是好事;碰撞,从文化角度看是先进的,应当提倡。大学必须坚持自己的操守,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同时大学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变革,决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固守传统。要在坚持优秀传统的过程中变革,在变革中坚持大学操守,使“大学精神”在历史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的过程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丰富。 记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的战略任务,北京大学肩负着重要使命。实现这一目标,北大如何理解、坚守“大学精神”? 朱善璐:对于一向“敢为天下先”的北京大学来说,大学精神至关重要。在北大已形成这样的共识: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用大学精神引导北大人,时时处处发挥北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等学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北大一定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高等学府,以先进文化和崇高的大学精神引领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同时,北京大学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和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姿态,执着的努力,不仅跻身一流大学行列,而且要在2048年即建校150周年之际,与民族复兴的步伐相呼应,走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谱写中国高等教育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