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五四运动”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一项自发的群众爱国运动,主要还在于它是一场唤醒民性、解放人性的伟大运动。在群众爱国运动方面,“拒约运动”是其集中体现,论者已多,此不赘述。在唤醒民性、解放人性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 1.冲击性封闭 “五四运动”对人的本能的解放,主要体现在冲击性封闭上。性作为的人本能,与衣食住行一样不可或缺。虽然“人类进行繁殖是最神圣的义务”(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性作为文明社会人的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仍然并非大逆不道之事。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延续特长的国家,“性”的封闭特别厉害,虽然,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描写性的作品不少,但均或者流于淫邪,或者落于被禁,在强大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围攻下,并未产生多大影响。“五四运动”时期,一些作家(主要是创造社成员)公开的健康的性描写恢复了性本身应有的尊严。这些性描写大多既不庸俗也不下流,让人正视,让人肃然起敬。虽然,“五四运动”以后,在冲击性封闭上部份走了极端,如“杯水主义”、“裸体游行”之类,但终系末流。总体上,其对封建伦理道德囚禁下的人的本能属性之一的性的震荡是不可忽视的。 2、歌颂爱情 与性紧密联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爱情。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几乎是没有爱情可言的,丝毫不以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扭曲了无数人的人性。有鉴于此,高铦写了《恋爱的独立》,主张女子应首先自主,然后通过恋爱而结婚,否则即与卖淫无异。施存统写了《废除婚姻制度》,主张废除家庭,以绝对自由的人的身份恋爱婚姻。同时,有些人则通过小说、诗歌、戏剧大胆地歌颂爱情,唤醒民众婚姻自主。诗歌如:胡适的《尝试集》,郭沫若的《女神》,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的《湖畔》合集等;小说如:鲁迅的《伤逝》、叶绍钧的《归宿》、许地山的《命命鸟》等;戏剧如:田汉的《获虎之夜》、丁西林的《一只马蜂》等。它们或对爱情作热烈的讴歌,或揭示爱情的种种矛盾与冲实。此外,叶绍钧的《一个朋友》、《两样》、王统照的《沉思》,许地山的《缀网劳蛛》,还通过艺术的形式谴责那种无聊的婚姻,鞭挞那些玩弄爱情的伪君子,维护爱情的神圣。“五四运动”进行的爱情启蒙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3.尊重人格 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民众是没有人格可言的,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几乎吞噬了人的一切尊严。“五四运动”时期许多仁人志士对封建礼教与伦理道德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陈独秀在《一九一六年》中斥道:“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臣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为夫之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人间百行皆以自我为中心,此而丧矣,他何足言!”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抨击“仁义道德”其实就是“吃人”二字。吴虞也把封建礼教斥为“吃人的礼教”,(《新青年》第二卷第6号)声势浩大的“打倒孔家店”浪潮的实质正在于此。 没有独立的人格反映在文化上就是独立见解的丧失,言必称孔孟,“代圣贤立言”、“阐发微言大义”等等。其典型代表就是明清的八股文。对此,胡适首先拉开了文学改革运动的序幕,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推行白话文,要求做文“不做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有“真挚热情”。陈独秀更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翻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翻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翻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文学革命论》)鲁迅则写了小说《孔乙己》等,深刻揭示了封建文化对人性的摧残。文学革命的胜利,使人的尊严在文学领域内得到恢复,人的人格在文学领域内得到承认。 中国妇女不仅没有独立的人格,而且蒙受了几千年最深重的压迫。所以,恢复妇女的人格,尊重妇女在“五四运动”中尤为突出。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尖锐抨击了封建礼教所谓道德家的“节烈”,主张女子摆脱封建家长制的压迫和统治。与之配合,他先后写了《离婚》、《祝福》两篇小说,揭示妇女在封建礼教桎梏下的悲惨命运。胡适则在《贞操问题》中猛烈谴责了野蛮残忍的贞操道德,主张男女平等,废除强加于妇女身上的封建道德。周作人撰写了大量有关妇女问题的论文和杂文,对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不少精辟的新见解。叶绍钧在《女子人格问题》中也主张女子自由,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人格。李大钊在《妇女解放与民主》一文中认为:“有了妇女的解放,真正的民主才能实现,没有妇女解放的民主断不是真正的民主。”把妇女解放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在当时引起的震动。1918年6月,《新青年》组织了纪念易卜生的特集号,登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玩偶之家》的中译本,立即在全国掀起了公演此剧的热潮。“不能成为男子的玩偶”、“承认人格”、“要求自由”成为当时的妇女解放影响至深的口号。“拒约运动”爆发后,妇女解放运动进入高潮,“男女平等”、“反对包办婚姻”、“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大学开女禁”、“各机关开放任用女职员”等等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正是由于“五四运动”的唤醒女性,1919年11日湖南发生了新娘赵玉贞反对父母包办婚姻而自杀的事件,妇女抗婚事件也屡屡发生,妇女走上社会也才成为一代风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