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求是学刊》 杜文钿 参加讨论

洋务派关于教育改革的主张及其实践,在开创风气,激励后进,促进科学技术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等等是不可低估的。顽固派广立钧的一段话正好反映了这种情况。他说:"闻同治年间,朝士懵于洋务,偶有谈效法外洋之便者,群相訾笑",可是到了光绪十五年"几于人习其说"[(36)]了。这正说明洋务改革,在当时中国是一种先进的思潮,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因而逐步深入人心,赢得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就连康有为这样的先进分子,当年在万木草堂讲学时也是"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37)],基本上是与洋务派教育思想一致的。否认洋务运动的进步意义,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这场西学与中学、学校与科举之争,即改革与守旧的斗争,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客观上,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改变封建落后面貌,摆脱殖民压迫的愿望。
    
    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教育辩论中,我们发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支持者的许多议论是可取的。兹录其大略,以供探讨。
    1.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讲历史是爱国教育的重要手段。为了说明"华人之智巧聪明不在西人以下"[(38)],洋务派举过不少例子。有的说:"机汽之学,西人赖以富强者,其发端皆自吾中国始。如周公之指南,公输子之木鸢,武侯之木牛、流马,虞允文之轮船,以及天文算学之类,具其时皆西人意计所不及者也。"[(39)]有的说:"闻欧罗巴算学初名东来法,然则彼固非生而知之者。彼师我而胜我,我师彼奚必不能胜彼?"[(40)]让人们了解我们中国曾经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原则。洋务教育的倡导者一般是主张经世致用的。他们指出:"学以致用为贵,本无中西之殊"[(41)]。"中国所用非所习,则无真才可用"[(42)]。"以章句弓马施于洋务,隔膜太甚……所用非所学,人才何由而出?……小楷试帖,太蹈虚饰,甚非作养人才之道。"[(43)]他们要求改革科举制度,"武废弓马","文废时文",才能改变"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长"[(44)]的局面。在人才的使用上,洋务派也注意到因才制宜。李鸿章主张"以所学课所事,即使十人中得一成就,已多一人之用。"[(45)]
    3.循序渐进,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无论是外语还是自然科学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安排教学的。就自然科学而言,洋务教育的倡导者都主张首先从数学入手。因"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功夫,即习学皮毛,乃无裨于实用。"[(46)]"制造巧法,必由算学入手"[(47)],"测算既明,自不难按图以索"[(48)]。他们能够认识到学好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注意打好基础然后才能逐步提高。再就制造方面说,也有个由低到高、由粗到精的提高过程。洋务派的主要谋士之一邵作舟有一段很有见地的论述,他说:"天下有造而不精者,未有不造而能精者也"。就像"初学之为文,非一握管而即能轶屈宋、抗班马也,其始必粗拙浅陋不可以入目,继而甚文焉。"[(49)]这是符合一般规律的。制造是西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认识这个规律,就能正确估价学习西方的成绩。
    4.教学要联系实际,学生应到实践中去磨练,才能获得真知,练出实际本领。张树声对此有比较独到的见解。他说:"泰西之学,覃精锐思,独辟户牖,然究其本旨,不过相求以实际,而不相鹜于虚文。格物致知,中国求诸理,西人求诸事;考工利用,中国委诸匠,西人出诸儒(知识分子)。求诸理者,形而上而坐论易涉空言,委诸匠者,得其粗而士夫罕明制作。故今日之西学,当使人人晓然于斯世需用之事,皆儒者当勉之学,不以学步生鄙夷不屑之意,不使庸流居通晓洋务之名,则人材之兴,庶有日也。"[(50)]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毒害,中国知识分子往往轻视劳动,脱离实践,影响科技的进步。洋务派发现了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意义是不一般的。张树声很重视学校教学,他指出,"西学入门,层累曲折,皆有至理,不从学校出者,大抵皮毛袭之,枝节为之,能知其所当然,不能明其所以然也。"[(51)]然而他的认识并不停留于此。他更强调"驾驶之材(人才),虽始于学堂,而必成于练船。"[(52)]所以他在两广任上很注意水师学堂学生的实际训练,为学生准备了"考证"设备和训练场所。左宗棠也很重视马尾船政学堂学生的实际锻炼。张之洞对于发明创造等实践也予以鼓励,他在山西巡抚任上曾规定"如有试造新式各器,不得吝惜工料"[(53)]。李鸿章也要求学生联系实际。例如,他写信给容闳等人说:"如出洋学生内有颖异可造之才,望送入矿务学堂,先穷究其理器,一二年后再令游览美国五金矿所,或暂充工役,或随同研究,必然能辨识地产之有无厚薄,机器之如何用法,融会贯通。"[(54)]
    总之,洋务派关于教育改革的方法、原则的论述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探讨,对于正在摸索中的中国近代教育的创立和发展是有进步意义的。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所提出的原则往往不能贯彻到底。洋务运动既是一种变革实践,也是一种社会思潮。在这股思潮中,洋务教育,特别是留学教育,起了推波助澜的历史作用。洋务教育不仅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而且对西方先进的政治思想的传播,也起了桥梁作用。
    注释:
    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三),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24页。
    ②③④⑤⑦⑧(11)(16)(17)(18)(19)(22)(27)(30)(32)(34)(38)(42)(46)(47)(48)《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3、139-140、7、7、36、36-37、24、28-29、30、36、50、25、460-461、569、569、207、23、569、22、32、207页。
    ⑥(15)(35)《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14、卷82、卷27。
    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五),第119页。
    ⑩(20)(21)(23)(24)(26)(28)(29)(31)(33)(36)(39)(40)(43)(44)(45)(49)《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一),第13、134、255、177、54、42、365、53、395、53、251-255、177、332、53、487、53、576-577页。
    (12)《左文襄公全集·说帖》,《艺学说帖》第1页。
    (13)(52)《张树声往来函牍》丙三第65页、甲三第9页。
    (14)(54)《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卷10、卷17。
    (25)《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六),第149页。
    (37)梁启超:《饮冰室文集》卷九,《康有为传》。
    (41)(50)(51)《张靖达公奏议》卷五。
    (53)《张文襄公全集》卷89,《扎司局设局讲习洋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