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传统社会生产结构对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福建学刊》 江秀平 参加讨论

由于地主制经济的规定和制约,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租佃农民,一种是自耕农民。这种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年复一年地进行简单再生产。农民不但从事农业,还从事手工业,特别是把衣、食的生产,即把粮食和纺织品这种国计民生所需的重要产品的生产,紧密地结合在家庭内部。“男耕女织”就是他们的写照。地主制下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的结合,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
    小农经济还处在封建制度之下,生产规模狭小,封建剥削繁重。农民的产品绝大部分并不是作为商品而生产出来的,其可以转化为商品剩余产品,或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每一个农户来说,都非常有限。但是,明清时期,农民小商品生产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大大超过城乡独立手工业的发展,加之农民人数众多,涓滴之水成江河,农民产品的产量可以大大超过城乡手工业者所提供的商品量,使他们成为社会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小农经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商品化,这只是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商品生产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在欧洲的封建社会的后期,许多农民脱离土地,流入城市,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加强了手工业的独立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中国,情况却不相同。明清时期,城乡独立小商品生产者的发展很不充分,广大的小生产者还是农民,虽然有一部分已转化为小商品生产,但还被束缚于土地,并没有达到独立小商品生产者所达到的程度。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不表现为城乡独立手工业的发展,而主要表现为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这种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体,有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通过农民多子分居,像细胞分裂式地再生和复制着自己,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这就使得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更为巩固,由它所形成的“生产方式的广阔基础”更加发展。还值得指出的是,农民通过家庭手工业商品化,可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小农经济对于封建剥削具有较大的负荷能力,对于人口的增长具有较大的适应能力,对于新生产方式具有较大的排斥能力,甚至对于机器工业的产品也有顽强的抵抗能力。结果,在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水平是与该行业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发达程度成反比例的,棉纺织业就是最鲜明的例证。到清代前期,许多行业中都已经发生了雇工生产的情况,而在棉纺织业中,无论是从小生产者分化的途径,还是从商人投资生产的途径,都没有发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决不是偶然的。在一定的市场容量之下,城乡独立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既相对不足,资本主义萌芽就只能与农民家庭手工业互为盈虚。因为在生产力水平,主要是生产工具相同的条件下,如果雇工生产棉布,采取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劳动时间要受到限制,不可能像农家那样长,这对于只能剥削绝对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极大的局限。由于农民织布的广泛存在,棉布的价格就主要是由农民的生产成本所决定的。在这种条件下,雇工生产棉布就必然要亏本,难以立足。另外,由于农民没有脱离土地,还保有耕织结合的自给性,其商品性棉布生产如果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而在市场变换中蒙受损失,仍然有前者作为最后的生存保障,他们比之独立的小手工业者就难于发生资本主义性质的两极分化。
    中国封建城市中也有工商业,但那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中国封建城市的工商业者没有西欧封建城市中商业者那样的独立性,他们是在封建政府的控制和管理之下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封建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商人发了财总是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
    土地占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封建社会这三种剥削经济形态,都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剩余产品作为生存基础的。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地产就成为社会财富最稳妥的生息形式和主要归宿。在中国,由于土地可以买卖,拥有货币财富的商人和高利贷者会羡慕这种“不忧水火,不忧盗贼”的财产,成为土地的买主,使自己的商业利润和利息转化为地租;同时,商业和高利贷较之土地占有虽较风险,却有着更高的利润律,地主也会因希冀货币财富而经营商业和高利贷,使地租转化为商业利润和利息。地产、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互相转化,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封建体系关系。特别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它一直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基本结构和社会积累的主要方向。“三位一体”的封建经济的这种财富分配结构和积累方向,无疑就只能是加强地主经济,遏制着资本主义萌芽,从而导致封建经济的稳定和延续。同时,官商合流,又使商业与政权勾结在一起。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
    中国的商业资本、土地资本、高利贷资本长期以来三合一,城市经济与地主消费经济合一,商业资本的发展基本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归宿,商业利润用于奢侈性消费的现象等,影响传统商业城市的发展方向。由于商业资本同生产领域脱节,从而进一步阻碍着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化。以上几方面都充分说明中国封建经济的滞力与顽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