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汉代的亭与邮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师范大学报:哲 吴荣曾 参加讨论

长期以来,大家对汉代的亭,看法不一,争论很多。对邮的认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和史料缺乏或史书叙述不够清楚有关。目前研究这问题,除了通过文献记载外,依靠近年新发现很多地下出土资料十分必要。对于弄清汉代亭、邮制度会有不少的帮助。
    一、亭
    过去不少人都相信《汉书》的说法,以为汉代亭和乡,里连为一体,即积里为亭,积亭为乡。将近半个世纪前,王毓铨先生推翻了传统的说法,以为亭并不是居于乡之下,而应直属于县。乡、里带有民政性质,亭则和军事有关,因而亭和乡、里当属两个不同系统[1]。王先生的说法非常正确,但直到目前,还有人依然不能摆脱这种影响。
    汉代的亭是沿袭自秦。据《墨子》、《韩非子》等书,战国时主要是军事上的防御性机构。另外,从周以来,为了行旅的方便,交通要道上设有委积和供人住宿的庐舍,《国语》、《管子》中都曾提到过。《周礼·地官·遗人》说:“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人格室。”东汉时精通古制的郑玄,他以为《周礼》所说的“宿”,即相当于汉代的亭,可谓是十分的恰当。可见遗人管理行旅者的食宿事务,也为汉代的亭长所承继。
    当然,从秦到西汉,担负武事方面的任务,在亭长的职责中尤为重要。可是《汉书》的记载中,正好忽略了这一点。《续汉书·百官志》说:“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曰:“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最后一句话极为重要,点明了亭长和郡都尉有统属关系。现在依靠《云梦秦简》等的材料可以加强这方面的论据。秦简的《封诊书》中提到亭的校长、求盗有三例,他们所处理的事务和抢劫、盗马、凶杀案有关。再看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奏谳书》,在高祖十年的一个案例中,亭的校长池和盗视去追捕一名隐藏奴隶身份的武[2]。亭长不仅有权逮捕罪犯,同时还可审讯和关押罪犯。《急就篇》:“斗变杀伤捕五邻,游徼亭长共杂诊。”这表明亭长和游徼可以共同审问罪犯。《潜夫论·爱日》:“乡亭部吏亦有任决断者,而类多枉曲。”这又是乡亭小吏对罪人有权判决的一个例证。亭也设有监狱,《汉书·刑法志》:“狱犴不平。”服虔曰:“乡亭之狱曰犴。”另外《说文》中有一埙字。许慎的解释是“徒隶所居,一曰女牢,一曰亭部”。狱名“亭部”,正表示这种牢狱和亭有关。
    毫无疑问汉代边郡的亭属于军事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郡情况则不同,亭长和战阵攻守已经没什么关系。但从其主要任务来看,仍是有武职的特点,和今天的警察、刑警颇为相似。而乡啬夫、里正等的主要职司是收税或安排力役。明显地表现出文职的特点,和亭长并非同一范畴。江苏连云港出土的汉简,其中的《集篇》特别重要,它列出了西汉东海郡县、侯国、邑的数目,接着列出共有乡170,里2534,下面是亭688,邮34。[3]由此看来,乡和里是相属关系,而亭则不是,和亭关系较近的为邮。而这和《汉书》把乡、亭、里串连在一起颇为不同。《集簿》是西汉晚期东海郡的原始材料,反映当时的情况是可信的。它对《汉书》有关乡亭的记述起到校正作用。
    汉代的里是最基层的政权机关,管辖的是约为100户居民的一个点。乡下面约有十几个里,它所管的是一个面。亭的情况比较特殊,它并不治民,而是管理治安、交通。交通主要管道路的安全,或是修治和清洁道路,治理对象以线为主。但它也有一定的管区的面。史书或古物材料中常见有人的墓地在某某“亭部”,可见亭也有一定的辖区,这和乡有些相似。汉代一般的县有4个乡,而一个县有20个亭。据《集簿》,东海郡有的县下面有五十几个亭,汉代的亭是和乡平行的一种地方行政组织。
    西汉时内郡的亭,其功能或性质既不同于战国或秦,也有别于当时边郡的亭,这说明随着时间的转移,亭也在发生变化。东汉时亭制仍保存着,但其外部和内部的条件似乎有所改变,否则亭在魏晋时不会销声匿迹。东汉时情况如何?现在因为记载太少而难以完全弄清,但仍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后汉书·仇览传》说览“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冷。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农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仇览的所为,受到史官的赞扬,特别是肯定他在“劝人生业”和推行教化这方面。但从对官吏应尽的职责来要求,他的侵权行为非常严重,因为劝人生业和重视德教都是乡啬夫和三老该做的事。袁宏《后汉纪》也载此事,时间在汉灵帝建宁二年。可见东汉末年时,亭长禁盗贼的功能已经退化,而是越来越多地去管理民政和教化,和乡在地方上所起的作用很少差别,这会造成机构的重叠,对地方行政带来不利的影响,三国或西晋不再设亭,原因恐在于此。
    汉代的亭一般指乡亭之亭,但也有其他的亭,如在城邑内有门亭、街亭、市亭。这些亭都是指其建筑而言,门亭设在城门口,主其事者为城门亭长。设在城市中心者有街亭和市亭。市亭也称市楼或旗亭。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有市亭的图景,亭为一方形的两层楼,楼上置一鼓[4]。亭上置鼓为古制,见《墨子·杂守》。
    汉代郡、县的守、令之府衙,门口有府门亭长或寺门亭长。从汉画像来看,府、寺门前有门阙而不见有亭,而守门者称亭长则不知为何。汉画上和门亭长并立者还有府门之卒,可见这种亭长地位并不高,身份和卒隶相近。连云港出土的《集簿》,在介绍东海郡吏员时,将佐史、亭长列于最后,这种亭长指乡亭的亭长,则门亭长因地位卑微而算不上东海郡的吏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