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汉代的亭与邮(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内蒙古师范大学报:哲 吴荣曾 参加讨论

二、邮
    《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都没有邮的记载,而在列传中则常能见到,如《汉书》的《淮南厉王传》、《京房传》。从这些记载可了解到邮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送书信。
    关于邮制的情况,仅见于《汉官仪》,如云:“十里一亭,亭长、亭候,五里一邮,邮间相去二里半。”这条材料颇为重要,把邮和亭连在一起叙述,表明邮和亭在作用或性质上必有相近之处,连云港出土的《集簿》,将邮和亭列在一起,其顺序和《汉官仪》相似,这从而确定了汉代有亭有邮。
    有人据《汉官仪》,以为三亭之间有四个邮,但从《集簿》得知,东海郡共有688亭,而邮则仅有38处,证明上述的推测不可信。当然,对《汉官仪》中有关亭、邮如何的关系,目前还不太清楚。
    在《汉书》中不仅见到邮,而且还常见“邮亭”一词,如《赵充国传》、《薛宣传》、《黄霸传》。从文义来看,邮亭并非指的是邮再加上乡亭之亭,邮亭实际上就是指邮而言。古代的邮必有亭,例如,《墨子·杂守》:“筑邮亭者圆之,高三丈以上令侍杀……”先秦时期,邮带有军事性质,故须筑亭楼以助远望和防御。西汉时邮的性质和战国有所差别,但亭楼仍保存着,《东观汉记》记赵孝“过道上邮亭,寄止于亭塾”。则人们称邮为邮亭,就是因为邮本身带有亭楼的缘故。而邮亭又和乡亭之亭相似。如亭的顶部有表,《说文》:“桓,亭、邮表也。”在沂南汉墓的石刻画像中有表的形象。
    邮皆设在县邑有边境一带,故《说文》指出邮是“境上行书舍”,但城邑中也有,如《汉书·五行志中》云:“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而以后东汉时洛阳仍有,如《王未卿地券》:“从河南街邮部男子袁叔威买皋门亭部什三陌西袁田二亩。”
    汉代书信或公文通过邮而传送,当时订立有关的章程或法规以保证邮书能顺利地通达。汉简中常见的“邮书课”,即是考核邮卒工作效率的一套办法和制度,例如:
    1.邮书失期?前檄召候长敞,指官对状[5](123·55)。
    2.十一月邮书留迟不中程,各如牒。晏等知邮书数留迟为府职不身拘校而委……[5](55·11)。
    上文中所说的“失期”、“留迟”皆指邮卒未能及时把书信送到,凡不能按时将书信或公文送到目的地者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故汉代官府对邮书传送很重视,故东汉时律令中有邮驿令。在地方的官吏中设有专司有关邮书的督邮掾,(见《汉书·朱博传》)。《曹全碑》有邮书掾[6],《汉安长陈君阁道碑》有邮亭掾[7],都是在县中管理邮的小吏。
    汉代的邮也可供旅者住宿,《汉书·黄霸传》云:“吏不敢舍邮亭,”黄霸绳下较严,为防止属吏去骚扰邮亭,故发布此禁令。但这也反映出当时官吏在邮中住宿是常有的事。连云港尹湾出土的汉简,其中的墓主师饶的《日记》,曾提到师饶于元延二年九月丙寅“宿山邮”之事,作为东海郡的功曹史的师饶,每月之中经常外出,住宿的处所有亭或传舍等,邮也在其中。
    汉代和邮有关提置,史籍中常提到。《汉书·冯奉世传》称羌人“攻陇西府寺,燔烧置亭”。颜注云:“置谓置驿之所也。”颜氏为唐人,他用唐制去解释汉代的置。《后汉书·西域传》说“十里一亭,三十里置”。而“三十里一置”之说也见于《后汉书·舆服志》。云是“驿马三十里一置”,这在战国时已然,如《管子·大匡》:“三十里置遽委。”但《韩非子·难势》则云:“夫良马固车,五十里而一置。”三十里一置较合理,马行三十里需要休息。“三”和“五”形近,“五十里”可能是“三十里”之讹。
    史书中有传置,厩置等称呼,见于《史记·孝文帝纪》、《田儋传》。所谓传置是指传车停息之处,厩置是指设有牲厩之置,置是人马休息之所,故必定要有马厩。
    有人或以为厩置是官府在大道上所设的一种机构,西汉印章中“定置”半通印一方[8],可见置可以行使一定的权力。另外,从汉简材料可以进一步证实置和邮、亭一样,在汉代是负责传送文书或供行旅休息的机构。
    敦煌曾发掘出西汉时悬泉置遗址。当时置都有名称,悬泉置即是。汉简中尚见有第三置者,第三也是置之名称。悬泉置分为坞和厩两个部分,坞内有房舍十二间,当是为供行旅或置的管理人员所居住而设置。厩有数间,供牲畜栖息。简文中见有“悬泉置啬夫弘”,可知置的主管者之中设有啬夫之官。
    尹湾《集簿》中未提到置,但在师饶的《日记》中,记载着他于元延二年的十月辛卯立冬日,曾“宿博望置”。此置当在东海郡之内,同时也知西汉时无论郡或边郡都有置的设立。
    应劭《风俗通》云:“汉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之间置之也。”现在看来,此话不确,因为从史书或敦煌汉简、尹湾汉简以及地下发掘材料,都证实西汉时并未改邮为置,而是邮、置并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