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英日同盟的成立标志着瓜分东亚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它改变了远东国际格局和列强在东亚的力量对比,对东亚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加强了英日两国在东亚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助长了日本向大陆扩张的嚣张气焰。甲午战争后,清廷势力被迫退出朝鲜半岛,在围绕着朝鲜半岛的争夺中形成了日俄两强对峙的局面,《英日同盟协约》的签订,使对峙的天平发生了明显的倾斜,英日两国形成了明显的对俄军事优势。从而使日本对大陆的侵略扩张行径更加肆无忌惮。对此,英国人公然不讳地声称:“英日同盟虽然不是旨在策动日本政府走向极端;但它引起的,而且必然会引起的后果是,使日本感觉到这可以和它在远东的大敌进行较量,而不用担心欧洲会象上次那样,进行干涉并夺去它的胜利果实。”(注: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10页。)事实果然如此,1902年10月7日,日本政府制定了《对清、对韩最高国策》。其中公然宣称:《日英同盟协约》的缔结,使“帝国之声望更加卓着。乘此时机,扩大经营我在清、韩两国之事业,以收取与我帝国现有地位相称之权力,以此为当务之急,决不可延缓一日。” 第二,促成了俄法两国的进一步勾结。俄法两国出于在欧洲大陆上扼制德国的需要,在国际舞台上一向惯于相互勾结、相互利用。《英日同盟协约》的签订无疑对俄国构成了严重威协。为对抗英日同盟,摆脱外交困境,俄国立即采取措施,进一步与英国的老对手法国接近,而为了扼制英国,法国也乐于此道。于是,经过一番磋商,1904年3月16 日,俄法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如其他列强的侵略行为,或中国国内再度发生动乱”,并且对俄法“两盟国政府的利益”构成“威胁”时,“他们将就保卫此等利益的手段进行磋商。”(注:A·J·P ·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451页。)事实上, 这意味着俄法同盟已从欧洲扩大到东亚,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对抗英日同盟。 第三,促成了俄国远东外交政策“新方针”的出笼。英日同盟给俄国外交造成的被动局势,激起了俄国国人一部分人对其政府远东外交政策的抨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私人秘书别佐布拉佐夫在为沙皇起草的远东政策备忘录中写道:“俄国应显示它的活力和决心,……怯懦的维特的政策只能使俄国陷入困境。”(注:转引自曹中屏:《东亚与太平洋国际关系》,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16页。)为摆脱困境, 他提出了所谓俄国远东政策的“新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废除《俄中交收东三省条约》,迅速向满洲增兵。2.将满洲变成由俄国人保护下的特区,不许别国干予满州事务。3.在鸭绿江左岸的朝鲜领土内建立俄国的势力范围,并争取进一步“将我们的势力扩展到朝鲜中部”。在朝鲜中部设立一道阻挡呆在南朝鲜的日本人必不可少的“屏障”。4.设立由沙皇任主席的处理远东事务的大臣特别会议,在远东地区设立远东总督,以加强和协调对远东政策的实际指导。经过朝野上下反复讨论酝酿,这条“新方针”在1903年5月20 日召开的俄国政府特别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标志着俄国政府远东政策的重大转折。 随着俄国政府远东政策“新方针”的出笼,1903年4月18日, 俄驻华临时代办柏兰孙照会清廷,宣布撕毁双方于1902年签署的《俄中交收东三省条约》,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极为苛刻的撤兵条件。其意图十分明显,实质上这无非是为俄国军队继续赖在中国东北不走制造借口。清廷表示对俄方提出的一系列撤兵条件难以接受。于是,俄国政府便以此为借口,公然宣布停止执行双方原已商定的俄军从中国东北撤军的计划。 沙俄此举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4月21日, 日本内阁首相桂太郎、外相小村寿太郎、元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4人, 在山县有朋的别墅--京都无邻庵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会上所确立的日俄协商的基本方针是“满韩交换”,即若俄军继续留在满州,俄国政府就必须公开承认朝鲜半岛为日本的势力范围。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为此哪怕付诸战争也再所不辞。6月23日, 日本政府召开御前会议,确认了这一原则。(注:《日本外交文书》第36卷,第1册,第1-4页。)7月28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电令日驻俄公使栗野慎一郎照会俄国政府,建议日俄两国就“两国在远东的各自特殊利益”进行会谈。8月12日,栗野打着“尊重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维护各国在该两国的工商业机会均等”的旗号,向俄国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提出了日方草拟的日俄磋商草案。其主要方针是:“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先利益,日本承认俄国在满洲铁路经营方面的特殊利益。”(注:《日本外交文书》第36卷,第1册,第12-13页。 )其目的是以朝鲜为基地向中国东北地区浸透。对此,10月3日, 俄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反建议案,其主要方针是:“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势地位,日本承认满洲及其海岸全然在日本利益范围之外”。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作为中立区,日本不得进入。(注:《日本外交文书》第 36卷,第1册,第23页。)其实质是垄断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并与日本瓜分朝鲜,将北纬39度以北的朝鲜变成保护其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的防波堤,借此将日本挡在朝鲜南部,以遏制日本向大陆的侵略扩张。日本当然不会作茧自缚。于是,他们断然拒绝接受俄国的提案。10月30日,日方又提出了谈判修正案,要求俄国承认“朝鲜在俄国的利益范围之外。”而俄国则针锋相对毫不让步,立即表示“满洲问题是俄中两国的问题”,日本无权干涉。(注:《日本外交文书》第36卷,第1册,第27-31 页。)显然,如此尖锐对立的双方是难以达成妥协的。 于是,1903年12月30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对俄交涉破裂时日本应采取的对清对韩方针》。翌日,日本政府又照会英国政府:“在日俄冲突不可避免时,希望在开战前得到英国的财政援助。”(注: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33页。 )1904年1月12日, 日本政府又制定了《关于日俄谈判满韩问题的帝国最后提案》,并于1月16日由栗野慎一郎递交拉姆斯多夫。1月30日,栗野慎一郎受命要求俄国政府明确表示其对日本最后提案的答复日期。2月1日,拉姆斯多夫答复说,俄国政府不能确定其具体的答复日期。(注: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33页。)2月8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通告俄驻日公使罗森,声称鉴于俄方的上述立场,日本政府决定断绝双方的外交关系。是日,日本海军便向停泊在中国旅顺的俄国军舰发起进攻,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综上所述,英日同盟的达成标志着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在东亚的形成,这大大地改变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国际舞台上力量对比,加速了日俄战争的到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