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这一段,很详细、生动地描叙了他的思想变化过程,是这位巨人一生说实话的早年见证。在这份自传的另一处,邓小平说:“我自192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我加入团体是汪泽楷、穆清、舒辉暲三同志介绍的。”杨奎松先生的文章,对于邓小平在法的经历还作了其他的论证,结论是:邓小平实际上是在1925年4月“任党的里昂小组书记职或说是在1925年正式转党”的。 1926年的“邓小平自传”,写于事后仅仅几年,应该可靠。比较这个与《我的父亲邓小平》里的回忆,差异在以下两点。一是入团时间,前者说1923年6月,后者说1922年夏季;二是介绍人,前者的说法是三个人,汪泽楷、穆清、舒辉暲,而后者的说法是两个人,萧朴生和汪泽楷。汪泽楷则是这两种说法都提到的唯一的入团介绍人。 邓小平1923年入团的说法与郑超麟的回忆相符合。郑超麟是1922年6月成立 “少年共产党”十八名代表之一。他当年与邓希贤、汪泽楷、傅钟等住在同一个木棚。他在回忆录《我在法国的勤工生活》中写到:“1922年秋,‘少年共产党’已经成立了,李慰龙和我负有在木棚中发展党员的使命。”“好多人通过我的手,加入了‘少年共产党’。……凡我认为谈话成熟的人,我就交给李慰农,由他带去同汪泽楷谈话,由汪泽楷决定是否吸收入党。”“1923年3月间,我已奉派去苏联东方大学读书了。……平时几个谈得来的朋友,约我晚上到工厂旁边的小酒店为我饯行。……回到木棚睡觉时,我告诉隔床的李慰农,今晚的饯行,四川小孩子(邓希贤)也参加了;我走后,你要注意作他的工作。”6郑超麟的回忆,同邓小平1926年写的1923年“6月便加入了”团体是吻合的。当然,郑超麟不知道李慰农后来有没有作邓希贤的工作。 2004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集),明确邓小平加入“团体”在1923年,却没有讲谁是他的介绍人,只写了:“离厂前,舒辉暲动员他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汪泽楷又同他谈两次话。”7这里没有提穆清,也没有提萧朴生。同年出版的纪实文学《青年邓小平》描写汪泽楷同邓小平的两次谈话在1922年,但邓小平加入少年共产党在1923年春。8邓小平1926年自传的说法,也在今年8月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邓小平传》中得到正式认可。9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中共党员称为CP,青年团员称为CY。“少共”成员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转为党员并不需要另找介绍人,所以汪泽楷和邓小平都是自动转党的。因此,傅钟(1925年任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八十年代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曾对汪泽楷之子说:“你父亲还是邓小平的入党介绍人呢。”10这一点应可澄清很多误解,比如1996年1月27日,《南方周末》第七版所载张篙山一文说:“从邓的档案上看,有的写1922年入党,有的写1924年入党……一说是萧朴生、汪泽楷是他的入团介绍人,又说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综合以上提到的史料,邓小平在法国加入“少共”的时间,不是在1922年,而是在1923年;汪泽楷,是公认的邓小平加入“少共”的介绍人。 汪泽楷是湖南株洲醴陵人,1894(甲午)年生(今年是他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他于1919年去法勤工俭学,1920年加入法共。1920年冬任工学世界社干事。1921年在“二·二八”示威运动与里昂中法大学事件中担任谈判代表。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6月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执行委员,当年转为中共党员,被派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全名: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4年回国,历任中共安源地委书记、豫陕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组织部长等职。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汪泽楷任江西省委书记,并亲身参加了起义。9月从南昌给毛泽东写密信,建议他率秋收起义的部队去井冈山,由十八岁的交通员宋任穷(上世纪五十年代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八十年代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在莲花城毛部打算退往湘南时带给毛泽东,对毛泽东上井冈山“起了很大的导向性、决策性作用”。111929年11月,因支持陈独秀,经中共中央批准被中共江苏省委开除党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大、中学任教,参加抗日民主活动,1949年协助陈明仁实现湖南和平解放,后加入“民革”。1957年在中南财经学院被定为“右派”受批判,1958年以“反革命罪”被判徒刑五年,1959年12月死于劳改。1984年昭雪。12 注: 1.《邓小平》,[匈牙利]巴拉奇·代内著,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38-39页。 2.《邓小平传》,[联邦德国]乌利·弗兰茨著,天力、李强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41页。 3.《邓小平珍闻录》,张世明等编著,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26-27页。 4.《我的父亲邓小平》,邓榕(毛毛)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111页。 5.《莫斯科新发现的<邓小平自传>》,青石(杨奎松),香港《明报月刊》1994年9月号。 6.现代稀见史料书系《郑超麟回忆录》(上下卷),郑超麟著,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395-396页。 7.《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17页。 8.《青年邓小平》,李天雄、浅草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版。74-77页,81页。 9.《邓小平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杨胜群主编,刘金田副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42-44页。 10.傅钟与汪泽楷的夫人杜琳、儿子汪向明1985年5月10日谈话记录。 11.参见《宋任穷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毛泽东引兵上井冈的信使:宋任穷的三次回忆》;《毛泽东“引兵井冈”考》,晓农,《炎黄春秋》2001年第四期,2-8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余伯流、陈钢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毛泽东引兵井冈莲花决策》学术论证书。 12.参见《劳人·汪泽楷》,株洲文史(地方文史)第十七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株洲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1993;《介绍邓小平入团的汪泽楷》,晓农,《世纪》1999年第四期,38-41页;《“劳人”汪泽楷三事》,晓农,《纵横》2004年第十期;《劳人汪泽楷(汪士楷)》,汪向明,《百年潮》2005年第一期,40-44页。 (责任编辑:刘晓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