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词条 >

比 干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学网 参加讨论

比干
    字号:子姓
    生卒:公元前1125年-公元前1063年
    朝代:商朝
    籍贯: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
    简评:殷三仁之一
    比干,商朝贵族,纣王的叔父,姓子,名干,因其封国于比(今山西汾阳县西北),故人称其比干。
    比干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据传,比干被杀后,夫人带孕逃走,不久产一男婴,名坚,为避祸而称姓林,后正式被周武王赐姓林,从此,开天下林氏一族,比干也被尊为今日林姓的太始祖。
    比干虽死,但他不畏强暴、直言敢谏、临危不惧、舍生取义的行为,却流芳千古,备受后人尊崇。先是周武王封比干墓,赐后代林姓;后来孔子路过其地,感慨比干事迹,称其为“仁”(语出《论语·微子》),并剑刻“殷比干莫(通”墓“)”四字碑文(碑文今存于卫辉比干庙内);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李延寿《北史·卷四十二》:
    孝文迁洛,路由朝歌,见殷比干墓,怆然悼怀,为文以吊之。
    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莫)。历代很多文人名士都曾亲临比干庙(今卫辉境内)瞻谒凭吊。如李白、孟郊、邵雍等等,或文或诗,表达了对比干的仰慕之情。赞他是“浩然正气忠良臣”、“逆耳批鳞第一人”(以上均出自比干庙内所藏碑文)。
    史论
    比干在历史上影响极大,是备受历代推崇而毫无争议的一个人物。遗憾的是,比干的事迹很少且多来来源于传说,载于史册的实在少之又少(仅在《史记·殷本纪》和《史记·宋微子世家》略有提及)。虽然如此,我们仍可从史籍的个别零星记载中,解读比干。
    《史记·殷本纪第三》:
    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箕子惧,乃详狂为奴,纣又囚之。殷之太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县之白旗。杀妲己。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于是周武王为天子。其后世贬帝号,号为王。而封殷后为诸侯,属周。
    比干留给后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忠”,人们赞他是“三代孤忠”、“亘古忠臣”。比干的“忠”,集中表现为“忠于国家”。当纣王的亲哥哥微子因进谏纣王被拒,在征求了箕子和比干的意见并逃走后,比干曾说“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