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各种版本说法各异,轩轾难分,但是,这些“版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齐心协力”神化仓颉造字的业绩,表达对仓颉的称颂、感激与崇拜。《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成功那天,白天竟然下起了粟米,鬼神在黑夜里哭泣。汉字的产生为何会使“天雨粟,鬼夜哭”?那是因为有了汉字之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简单地说,“天雨粟”寓意自从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鬼夜哭”寓意汉字的产生真正揭开了天地的奥秘,使中华民族智慧增强,鬼神从此难以主宰人类的命运了,因此只能在黑夜里哭泣。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然而所谓的“仓颉作书”,并不是说仓颉一人完全将文字发明创造出来,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仓颉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这是在说,当时从事文字整理工作的也并非仅有仓颉一人,因为仓颉的成果最佳,所以只有这一套文字独自传承了下来。黄侃先生在《黄侃论学杂著·说文略说》中就在确认汉字本非独创于一人之手的基础上,提出“先民造字于邃古,仓颉厘定文字于后世”的观点,同意汉字为远古先民共创之说的观点。从汉字构型上分析,“仓”为“创”的本字,是创造的意思。“吉”“页”为“颉”,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九十七:“颉,《仓颉》云:‘古造书字人也。’”“吉”为善、美之意;“页”为书页、页面,表示与文字有关。“吉”“页”为“颉”,指发明文字的吉士。“士”在古代指有知识和智慧的道德高尚的人,正是这些人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和智慧,口头表达出来,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故有了“仓颉造字”之说。文字的出现既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结果,所以仓颉很可能是总结整理文字,为汉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的一个代表人物。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在社会里,仓颉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的。” 仓圣鸟迹书碑;淳化阁帖 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在汉代建有仓颉庙(现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乡境内)。庙内的《仓圣鸟迹书碑》刻有28个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文章来源:参考李土生先生著《汉字与汉字文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