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 字号:字元礼 生卒:公元110年-公元169年 籍贯: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 简评:“天下楷模李元礼” ------------------------------------------------------------------------- 李元礼(110-169)东汉臣。字元礼,颍川襄(河南襄城)人。桓帝时为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太结交,反对宦官专权。宦官张让弟朔贪残无道,膺率将吏捕杀之。使诸黄门常侍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是时朝廷纲纪废驰,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客接者,称“登龙门”。后以党锢免官。灵帝时复起,与窦武等谋诛宦官,事败被杀。《后汉书》称:“天下楷模李元礼。” 李元礼出仕之初举孝廉,后历任青州等地太守、乌桓校尉、徵度辽将军、河南尹。在《世说新语》里,直接记载李元礼言行的,共有五条,分布在《德行》《言语》《赏誉》《品藻》四门里。总观这五条记载,对李元礼的评价都非常高。《赏誉》之二就评论:“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他被太学生标榜为“八俊”之第一,在世人心目里有着很高的地位,见《品藻》之一: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李元礼为官期间,和陈蕃同样反对宦官专擅,纠劾奸佞,号称“天下楷模李元礼”。《资治通鉴》第五十五卷记载: 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泰及颍川贾彪为其冠,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于是中外承风,竞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历史上的李元礼,其出名是和他礼贤下士为官清正分不开的。 广罗人才,选贤任能 李元礼本身才华横溢,为官后亦不遗余力地为朝廷搜罗人才。《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个才子名叫郭泰,还未被世人所识之时,被人介绍给了李元礼。李元礼与之交谈后发现此子是个不可多得的有才之人,遂对郭泰大加赞赏。后来两人交情益深,一同回乡之时,那么多侍从门生,李元礼独与郭泰同船同车,时人艳羡,“同舟共济”的典故即出于此。事见《资治通鉴·卷五十五》: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另有李元礼同乡聂季宝,出身低微,自觉无颜面见李元礼,有人将他的情况告诉了李元礼,李元礼当即主动与之会面,断言:“这个人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后来果如李元礼所料。事见《太平广记》: 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时有孔子后裔名文举,也就是以四岁让梨而为后人熟知的孔融,十岁时随父登门拜访李元礼。本来寻常人等是见不到李元礼的,然孔融自称是李元礼的亲戚,顺利进入李家大门。李元礼见之,便问:“我们是什么亲戚?” 融对曰:“我的远祖孔子和您的远祖老子(老子姓李)有师徒之谊,我是孔子的后人,你是老子的后人,我们当然是世交啦!” 孔融因机智求得一见不说,又以表现突出,而得到李元礼赏识。当时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他小时候出色并不等于长大了也出色(“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不想孔文举头脑敏捷,马上回答:“看到你现在的样子,就知道你是小时了了的啦(”想君小时,必当了了“)!”事见《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不光聂季宝得到李元礼赏识后能够顺利入仕,其他的人,也都是这样,一旦被李元礼赏识,便如同鲤鱼登了龙门。东汉时期,名人士人清议对一个人前途尤其是仕途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