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渤海学:新世纪渤海国研究的一把钥匙(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张高 赵文慧 参加讨论

1998年是渤海国建国1300周年。中、俄、韩等国学术界均出版了渤海国建国1300周年纪念文集。
    喜事一件件:1999年,国家文物局将渤海上京遗址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6处大遗址之一(14)。
    1999年7、10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所、吉林大学考古系、 牡丹江市文管站联合考古队对上京龙泉府遗址、外城北墙中央门址进行了发掘工作,成果十分显著,为城市建筑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渤海考古有了重大进展(15)。例如:渤海宫城二殿的规模超过了唐代大明宫的主殿含元殿等新发现。
    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渤海国考古历史研究、文物保护等方面成就巨大,同时,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的渤海国研究亦取得许多成果。但在20世纪渤海国研究仍留下不少问题,例如前述关于上京龙泉府(天福城)的一把大火问题,大火是人放的火?还是“天火”?等。
    在21世纪开始之际,渤海国研究如何深入,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作者的观点仍然是10年前的观点:将渤海国研究纳入一个新学科--渤海学(16)。1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乃至爱好者(17)在不同领域对渤海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对渤海学的学科建设贡献极大,例如孙进己先生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渤海学是新世纪渤海国研究的一把钥匙,而渤海学正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
    【参考文献】
    ①张高:《关于渤海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2年第二期,转载于《新华文摘》,1983年第6期,同时收入《高句丽·渤海史论文汇编》,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②张高:《再论渤海国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该文收入《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宝典》一书第三部分“专论”,团结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③例如:齐秀海等《十集电视系列片--牡丹江纪行》(解说词)第三集“海东盛国”,1998年5月4日《牡丹江广播电视报》。
    ④李东源:《渤海史译文集》,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6年10月版。
    ⑤张高:《渤海国研究的国际性》,载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0年第2期。
    ⑥例如:宋德胤:《红罗女与渤海国考》,载于《延边大学学报》,1983年第4期。
    ⑦张高:《红罗女的故事传说与渤海国历史研究》,载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85年第2期。
    ⑧(16)张高:《“渤海学”刍议》,载于《北方文物》,1990年第1期。该文由金茂藏先生译成鲜文, 载于[韩国]《韩·中考古学研究》,1994年第 1期。该文摘要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⑨《牡丹江日报》,牡丹江师范学院校庆40年专版。
    ⑩赵文慧:《论炼丹术》,载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自然科学版;《试论渤海国的化学工艺》,载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1-2期合刊;《再说渤海国的化学工艺》,载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1)张高:《中国北方文化与太平洋区域文化》,载于《北方文化研究》,第2集,连云港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张高:《论东北区域文化的宏观研究》,载于《民主》,1996年第1期。
    (12)肖广森主编《可爱的牡丹江》,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13)《渤海上京文荟》,(创刊号)1999年8月。
    (14)杨荣斌:《沧桑古遗址》,载于《渤海上京文荟》,(创刊号)1998年8月。
    (15)焦健:《渤海考古有重大进展》,载于1999年10月27日《生活报》。
    (17)日本新泻大学生物学教授吉田男先生年事虽高,1998年夏到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学期间,对渤海国研究热情很高,令人感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