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不磨的根本历史经验
8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潮落潮起,终不能磨灭十月革命的光辉。因为今天,社会主义已不是个别思想家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是一系列国家,十几亿人民正在共同努力建设着的现实社会,社会主义实践中所经历的曲折一再证明,十月革命获得胜利的根本经验,仍然是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发展的重要法宝。简要回顾80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史,重申十月革命的根本经验,用以指导我们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将是对十月革命最好的纪念。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带给了人类社会,因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以前的一切社会形态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从一开始就是人类意识自觉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十月革命就不是一般地催生了一种社会制度,而是证明了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能力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水平--人类不仅可以正确地认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加速实现这个规律。人类认识世界的武器不是别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十月革命就是俄国的自为阶级为实现自身历史使命采取的断然行动。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其后社会主义在一国建成、在一系列国家建成,一次又一次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是完全正确的。80年来,法西斯的“祸水”也好,帝国主义的封锁也好,都没能扼杀新生的社会主义,这表明,如同十月革命胜利不是历史的侥幸一样,社会主义在本世纪的出现和发展也决不是历史的“误会”。社会主义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昭示世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十月革命的经验很多,但至今仍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根本经验却只有两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经验之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80年代前十月革命的胜利,和80年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历都证明,在无论怎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只要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就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外敌入侵,社会主义也会不战自败。20世纪初,列宁成为职业革命者后,为在俄国创立一个有别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政党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做了近十年的努力。1912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俄国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们,纷纷站到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变成了社会沙文主义者,只有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初期就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口号。这是俄国党领导本国无产阶级进行十月革命的正确的策略方针。十月革命后,列宁在组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他指出:在不流血的,和平的,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中,“没有铁一般的和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全体忠实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1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苏联党的分裂、瓦解,就是导致社会主义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80年代中期,苏联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后,围绕着改革的目标、途径、速度、范围等问题,苏联党内出现了不同的观点。1989年前后,这些不同的观点形成了三派势力, 这就是所谓的主流派、 正统派、 激进派。 1990年苏共二十八大召开,三派的斗争公开化。1991年,在震惊世界的8·19事件上,苏共终于走完了从分裂到解体的最后一步,4个月后,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性超级大国也轰然解体了。在80年代末的那场东欧剧变中,发生剧变的国家几乎全都重复了这样的过程:无产阶级政党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权,同时党也修改纲领,不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再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党还放弃了阶级性,于是,反对派上台,修改宪法,最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被改变。 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经验之二就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指明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点、与特定的对手进行较量时,所应采取的特定战略和策略,却是马、恩没有说,也不可能说的。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作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必须遵循的特殊规律;将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与特定敌人斗争所取得的特殊经验,当作普遍经验来恪守,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事业屡遭挫折的根本教训。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具体分析了当时的革命条件,他们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密切了各国人民的联系,也使无产阶级的利益连成一个整体,所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将在世界多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不过,马、恩虽然得出了这个结论,仍然反复强调:如果把他们的理论“当成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么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2〕恩格斯也提醒后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生活在20 世纪初的列宁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以他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而是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方法论,科学地分析了他所处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矛盾,并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特点,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曾一度试图把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设想付诸实践,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很快就使列宁领悟到:在一个封建军事帝国的基础上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应该采取与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相当发达的国家里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同的方式。于是他谨慎地提醒人们:“我们还不能阐述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也不能说。……因为没有材料用来说明社会主义的特征。”〔4〕几年后, 列宁总结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和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已经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本质特征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他在马克思早年设想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社会主义阶段还需要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军队和各种国家机构;合作制也是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社会还将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践表明,列宁的这些认识在指导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列宁主义,其实就是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在一起了的马克思主义。而列宁之后的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业屡遭挫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能像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那样对待经典作家们的思想。他们用僵化的、教条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以为一部马恩全集就是一部社会主义的“本草纲目”,一旦认为马恩开具的“药方”不能医治现代社会主义的“病症”了,就转而指责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就产生所谓的“信仰危机”,最后滑向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右的泥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历经过同样的曲折,但当我们从“文革”的恶梦中醒来,在党内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后,我们就坚持了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这样产生的,正是有了邓小平理论,中国才能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让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已经整整80年了,80年几近一个世纪,经历了四五代人,似乎是不短了,而对一种社会制度来说,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端。肯定地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邓小平的理论都远未穷尽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也毋庸讳言社会主义还将经历更多的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沿着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的认识世界的武器,我们就能够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能够取得对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历史规律的认识。如果说在其他社会形态中,社会主体都只能盲目地、被动地去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那么,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体却完全有可能站在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去能动地利用历史发展规律,推动历史的发展。 注释: 〔1〕《列宁选集》第4卷,第200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27页,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406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列宁选集》第27卷,第134~135页,人民出版社1965 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