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评1919~1945年法国的军事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陈海宏 肖华锋 参加讨论

从一次大战到二次大战,法国一直以欧洲头号军事大国自居。但百万法国大军在短短几十天便被法西斯德国打得溃不成军,战败投降。法国又经历了从亡国到民族复兴直到战胜德国这样一段曲折而壮烈的过程。这是法国军事建设的必然结果。
    一、停滞落后的军事思想
    一战后,法国在制定战略时一直以德国为假想敌。法国从19世纪以来的历史经验中得出教训和结论: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最大对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但德意志民族精神是顽强的,德国具有强大的工业潜力及强烈的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会很快崛起,重新威胁到法国的安全。法国军政界许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到这一点。1919年福煦评论《凡尔赛和约》带来的不是和平,只不过是“20年的停火”而已。名将霞飞则力主加强法国北部、东北部边境的防务,防止德国再次通过比利时进攻法国。但无人理睬他们的先见之明。到了1934年,外长路易·巴尔看出了纳粹的危险性,主张早日扩军备战,并在欧洲建立抗德联合阵线。但他死后便没人再提他的这一计划。
    二战前,法国军界还有一些人士对未来的战争方式尤其是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战争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提出过许多真知灼见。法国“坦克之父”埃蒂安纳便较早地认识到坦克巨大的战略价值和强大的战术突击性。1921年他指出:坦克是未来陆战中的主要武器,在有飞机与之配合时,更能发挥威力。“不久的将来,坦克不仅会动摇战术的基础,而且将动摇战略的基础,而在这之后,便会动摇一切现代军队的组织的基础。”[1]他提出一个计划,建立一支独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 该部队拥有10万人,4000辆坦克和8000辆卡车,可以对敌人的进攻予以快速反击,并能突破敌人的坚固防线将其击溃。另一个主张建立装甲部队的是戴高乐将军,1933年他便倡导建立装甲部队。他说:“内燃机装甲化以后所具有的威力和打击力量,使得战争的步调随着它的行动而改变。”他认为“六个第一线师,一个完全摩托化和部分装甲化的轻装备师就能组成决定胜负的兵力。” 这些部队由空军配合作战。 他还设想组建一支3000辆坦克组成的突击力量在50公里正面突破敌人的防线,在空军配合下彻底撕裂敌人的防线[2]。其主张得到了雷诺总理支持, 但在议会中却无人支持。1935年,法军情报部门也就德国大力发展坦克部队和俯冲轰炸机向法国发出了警告,但也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之所以这样,主要背景是:一战的惨重伤亡给法国人民心中造成了深深的创伤。战后法国人民害怕再发生战争,坚决反对扩军备战,寄希望通过“和平”和裁军来避免战争。20年代长期任法国总理兼外长的白里安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他称:“法国的贫穷经受不了新的战争冒险。”[3] 因此他全力推行以“和平主义”和“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处交政策,参加国际裁军会议,促成了1927年国联“非战公约”,签署了《日内瓦议定书》和《洛迦诺公约》,1928年还制定了“白里安-凯洛格公约”,主张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进入30年代,法国也和英国一样,奉行了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主义战略”。
    “和平主义”和“绥靖”思想必然导致军事思想的落后。法国这期间的军事思想远远落后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战略战术上。“停滞已成为最高统帅部智慧的最高形式了。”[4] 利德尔·哈特称“法国军事思想落后了20年”[5]。 主要表现在战略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1938年贝当称:“迄今为止,仅就地面作战而言,每一项新发明给防御者带来的好处,一般地说,总是多于给进攻者带来的好处。”[6]他还推出“连亘战线”理论, 认为“连亘战线是上次大战的一个伟大的启示,它被证明是坚不可摧的……它将继续足以应付任何进攻”。魏刚这位一战防守名将也指出:一战时的连亘战线从未被一方“攻破过”,这无法攻破的战线已成为“一条准则”[7]。 在战术思想上,法军统帅部也恪守一战时的战术:先用大炮猛轰,再发起攻击,认为重炮是对付任何防御阵地的“开罐刀”[8]。
    法军统帅人物对于当时飞速发展的飞机、坦克视而不见,甚至讳莫如深。1936年制定的战术《指导手册》中,仍强调要以一战思想为基础。其中谈到:“并不认为此种技术上的进步会使战术领域内迄今已经确立的主要规律发生明显的变化……由当时那些身居要职的杰出的军事领袖们在战争结束时(1918年)客观地确定下来的学说,仍应是大部队战术活动的宪章。”[9] 法军司令甘默林认为:“战斗中步兵是至高无上的”这一格言是颠扑不破的。“坦克对防守严密的敌阵地发动进攻似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10]。因此法军迟迟不将坦克力量集中编制成师,而是分散到各部队,甚至逆潮流地增加骑兵和马匹。1937年甘默林便支持骑兵总监增加战马的主张,认为5万匹还不够,还要多买。 而当时德国正组建大的坦克兵团。议会对于雷诺组建机械化部队的主张群起而攻之,使他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
    对于空军的看法,法军也落后于时代。如1935年,法国卢瓦尔-纽波特飞机厂早在德国人之前就生产出类似“斯图卡式”的俯冲轰炸机,但法国陆空军首要人物均不感兴趣,空军司令维勒明认为这种飞机对支援地面作战毫无价值[11]。
    由于军事思想的固步自封和保守落后,严重影响到这期间法国的军事建设。
    二、二战前法国的军备建设
    这期间法国的军备重点放在陆军上,建立了号称欧洲第一的陆军和坚固的防御工事。
    首先是根据防御战略和以德为敌的设想,法国耗费巨资修建了著名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以当时法国国防部长安德鲁·马奇诺提出而得名。防线从法国东部边界的隆维一直延伸到瑞士边界,由一连串的堡垒组成。工程从1929年动工,1934 年完工, 共耗资2000 亿法郎, 占1919年至1939年全部国防费用4000亿法郎的一半[12]。
    其次是建立了欧洲第一的陆军。历史上法国就是以陆军为主。一战中法国陆军曾取得了骄人的战绩,是击败同盟国的主力。战后,法国一方面修建马奇诺防线,一方面把军事重点用于陆军建设上。法军一直采取平时小规模职业军队,战时大规模动员的军事体制。平时职业正规军维持在15万人左右,其中在国内和殖民地各占一半。为使后备役人员保持较高军事素质,法国采取了缩短服役期的办法。1923年,法国把兵役期限从3年减为1年半,1928年又减为1年, 造成士兵因轮换太快军事素质下降的问题,1935年又将服役期增至2年。 法国设想一旦发生紧急情况,8天左右便可动员100万大军。 但因长时间处于和平环境, 尤其在20年代几乎没有征召过后备役人员服役,后来临时征召时因集训期过短,后备役人员素质普遍较差。此外, 法国人力资源也遇到问题:20 ~30年代出生率下降, 每年达到服役年龄且健康的男青年只有25 万人。1939年,法国20~30岁年轻人只有260万,而德国有650万人[13]。
    法国空军也受到轻视。本来法国飞机性能先进,并已先于德国生产了先进的俯冲式轰炸机,但当各国大力发展飞机时,法国却在1937年削减飞机产量。1933 年至1937 年,法国月产飞机仅为同期德国产量的1/10[14]。直到德国空军急剧扩张,法国才又制定“第5号计划”,决定增产飞机4500架,1938年月产35架,1939年月产220架,1940 年达月产300架。 但德国1937年月产便达1000架了[15]。由于中间的失误,法国空军已从1934年前的欧洲第1位掉到第4位, 在德、 英、意之后。1939年9月,法国一线作战飞机仅有1735架,远未达到计划数, 比德国少一半[16]。而且飞机质量也不如德国,没有俯冲轰炸机,新式战斗机还未大批量生产。以致法国空军司令悲观地认为:法国空军在战时将在15天内被毁灭[17]。
    法国海军更处于“灰姑娘”的境地。法国是传统大陆国家,陆军是基础,海军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法国与海外殖民地间的海上交通联系。因此,法国重点把海军主力集中在地中海地区,因为这是法国的生命线,可以控制北非的法国属地、中东以及南欧。并且其海军是以战列舰和大型军舰为核心。1935年法国最高海军会议决定:以战列舰为未来海军的基础。由于二战前法国海军长期得不到足够资金,海军现代化迟缓,直到1939年法国海军才获得扩建现代化海军的资金。由此,法国海军只好屈居欧洲第三位,缺点是现代化程度较低, 四艘现代战列舰只完成了2艘,而且忽视了对轻型舰艇的修造。
    三、大战爆发、法国溃败与其军事力量的复兴
    1939年9月1日,二战因德国进攻波兰而爆发。法国于9月3日对德宣战,进行了总动员。1939年已动员了100个师,对面的德军只有5个作战师和7个后备师,且齐格菲防线还未完工。但法军消极等待, 长期按兵不动,错失了进攻的有利时机,打了一场“奇怪的战争”。1940年5 月10日,德国展开“闪电战”,德军主力在阿登山区发起进攻,正中法军防线薄弱环节。另一支德军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发起猛攻。由于法军战略失误,指挥不力,抵挡不住潮水般的德国坦克和斯图卡式轰炸机的进攻,很快便溃不成军。5月20日法英联军在敦刻尔克陷入重围,20 万英军(及14万法军)撤回英国本土。6月5日起,德军乘胜追击,迅速突破“魏刚防线”。10日意大利对法宣战。14日德军占领巴黎,从背后配合正面夹击马奇诺防线的德军。法军兵败如山倒。主降派贝当16日接任总理,17日向德军投降。22日和24日法国与德、意分别签订了停战协定。号称欧洲第一的法国军队,只打了50天便战败求和。法军损失巨大,阵亡9.2万人,受伤20万人,被俘190万人[18]。根据停战协定,德国与意大利占领了3/5的法国国土。法国贝当政府迁至维希,法军复员,武器交给德国。法“维希”政府只保留10万人的“停战军队”用于维持治安。维希政府已成了投降卖国的傀儡政府。
    尽管贝当政府投降,卖国求荣,但英勇的法国人民并没有停止战斗。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1940年6月18日在英国发表了著名演说, 他说:“法国打输的是一个战役,但是它并没有打输这场战争。”[19]他毅然举起了“自由法国”的旗帜,领导法国的海外领地及法军残余力量同德军展开斗争。戴高乐6月22 日宣布建立“法兰西临时民族委员会”,开始了“自由法国”的事业。法国军事力量的恢复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法国”初期。戴高乐正确地认识到“没有武装就没有法国”这一简单道理,为恢复法国军力做了艰苦的努力。他在英国建立了一些培训中心,用来培训法国三军的骨干。他建立了“自由法国学生队”,训练在英国的法国大中学生,先后五批培训了211 个班排干部。成立“法国义勇军”,主要培训女驾驶员、护士和秘书。在坎伯雷营地,训练士官和骑兵、炮兵、工兵、信号兵、装甲兵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英国朴利茅斯军港的旧式战舰“古尔柏号”上设立新兵训练中心和工厂、军需库。在朴茨茅斯的比尔哈亥依木海员训练站培训海员。还在英国建立了炮兵辎重厂和“军械处”,负责对援法物资及法军装备的维修、分配等。英国给戴高乐的事业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提供后勤和训练基地及器材与设备等。
    在培训骨干同时,戴高乐还开始组建军队。他先在撤到英国的十几万法军中征召志愿人员。1940年6月下旬只招到几百人, 但经他宣传鼓动,队伍急剧扩大,7月份便增至7000人。8月7日, 他又与邱吉尔达成了有关法国志愿人员的组织、使用和服役条件的协议。1941年初,自由法国军队已达3万多人。4月5日,成立了自由法国第1师。
    与此同时,戴高乐还争取海外法国领地加入到自由法国的“洛林十字旗”下。1940年先后有法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印度的贸易站、法属赤道非洲、喀麦隆加入自由法国阵营。但争取法属西非的努力却告失败。此外法属北非也站在维希政府一边。
    1940年10月27日,戴高乐在刚果布拉柴维尔宣布成立“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把反攻欧洲的基地从英国迁到非洲。1942年7月, 戴高乐把“自由法国”改名为“战斗法国”。这时戴高乐赢得了更广泛的支持,包括广大的海外法国侨民。1942年7月, “战斗法国”已拥有:在埃及有2个轻装师,赤道非洲有2万人,在中东有6000名法军及2 万多本地人组成的军队,还有70万吨商船和一些战舰。自由法国空军1941年底成立,1942年初已有4个大队,由英国提供基地和地勤人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