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上海经济的发展与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2)
三、上海经济、通讯网络与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关键在于上海与之相关地区形成的经济和通讯网络,能迅速扩大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联合斗争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夕,上海既是多功能经济中心,又形成了辐射大半个中国的经济通讯网络,这些网络的存在为在上海实现联合斗争向相关地区扩大影响提供了动力传递媒介,从而带动了相关地区的互动。具体说来: 1.上海作为近代通讯中心,对扩大联合斗争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6月10日午后,汉口各业接到上海斥骂汉口商人的私电, “而钱帮又接上海停止汇兑……之电报,全市稍稍摇动”;晚间,“上海寄来之罢市传单渐渐流布,于是罢市之风潮惊传全市”[2](P850)。6月11日晨,汉口罢市。其他与沪通讯联系密切的,如南京、安庆等地,也陆续罢市。 2.上海作为商贸网上的重要环节,对与之相联系的地区影响甚大受上海罢市的影响,苏州也罢市了。“苏州市面向为沪之潮使左右”,“沪上各货不出,苏之各纱厂中人曾言,倘五日不来货,苏之工厂不停而停矣”[3](P269)。苏南地区以及汉口、九江、 芜湖等地罢市同这商贸网的存在有很大关系。上海各大公司在各地的分公司也推动或参与了所在地的斗争。上海各商号在汉口多有分号,上海总号一动,则汉口分号亦响应。上海在济南所设的分公司,如广生行、泰康食品公司在济南实现罢市后,态度更为积极。各地旅沪商帮也积极把上海斗争的信息向原籍传播。6月5日,宁波商学两界有联合罢市倾向,“晚间商会接旅沪同乡会来电云:‘沪埠罢市,吾甬速一致进行’云云,众意仍决”[4](P413)。6月6日,宁波罢市。 3.上海作为华东铁路枢纽也为联合斗争影响的扩大提供了便利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起而响应,罢课游行的潮流自北向南,沿京津线-津浦线-沪宁线抵达上海,而上海“罢工罢市的潮流遂自南向北,沿沪宁线而津浦线;到了天津罢市,北京政府大为震惊,深恐北京罢市旦夕实现,只得下令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5](P310)。 4.上海作为商业金融中心,也对联合斗争的胜利起到重要的作用上海罢市罢工引发了上海金融危机。为了应付金融危机,沪行只得求救于京津银行。这样危机就波及北洋军阀的根本之地京津地区,并使京津地区发生动摇。天津总商会害怕上海的金融危机引起天津的“汇兑不通”,造成“津埠市面不罢而自罢,各业不停而自停”,结果6月10日, 天津还是罢了市,工人罢工也在酝酿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要求政府“俯顺舆情”,惩办曹、章、陆,“以谢国人”[4](P419)。而北京在上海“三罢”实现后, 各省响应的情况下,“彼此激刺,亦暗有浮动情形”。金融危机爆发后,上海银行在6 月10日电京行,“如不能仅本日将罢免曹、章、陆之命令发表,则沪上金融无法维持,危险万状云云”[4](P420)。 京行得电报后惊恐万分,遂联合要求政府速定办法。6月10日,北京政府只得下令罢免曹、 章、陆。同一地区接受上海斗争的影响,往往是商贸、交通、通讯、金融手段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上海经济通讯联系密切的江苏就是这样,当上海实现联合斗争后,江苏几乎全省都行动起来了,这在五四时期是绝无仅有的。此外,上海作为多功能经济中心,容易成为其他城市的参照对象,“上海为东南第一商埠,全国视线所及,内地商埠无不视上海为转移”[4](P417)。 20世纪初,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上海的阶级状况,决定了民族危机下各阶级与外国资本的关系,决定了学生、商人、工人的联合斗争只可能在上海实现。上海的联合斗争给北京政府以极大的压力,而上海与相关地区经济通讯联系又决定和增强了联合斗争在全国的规模,最终造成北洋军阀的“根本动摇”,迫使北京政府作出让步,释放被捕学生,惩办卖国贼。这样,五四运动就取得了初步胜利。 收稿日期:1999-11-20 【参考文献】 [1]唐振常。上海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四爱国运动资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运动回忆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