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十月革命的评价 丘巴里扬认为十月革命不管有什么缺点仍然是20世纪一个重大的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十月革命的影响极大地冲击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唤醒了民族解放的意识。它至少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其国内外政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过去对十月革命研究不足的方面是: 1.不能把十月革命的方式看成是世界各国革命都必须仿效的固定模式,每一个国家革命经历的道路都有自己的特点。 2.从世界范围来看,过去夸大了十月革命的影响,甚至把西方所发生的革命都说成是十月革命的后果。 3.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并非唯一解决矛盾的方式。十月革命使暴力和官僚主义在俄国有重大的影响。虽然这与当时反对派的恐怖活动、国外武装干涉有联系,但也与布尔什维克热衷暴力解决问题分不开。俄国缺乏民主传统,没有议会、多党制,在革命中激进主义占了上风,为斯大林后来的镇压打下了基础。尽管这不能说是十月革命的直接后果。为什么当时在党内缺乏一种监督机制制约恐怖行动,这还是一个待研究的课题。 五、苏联崩溃的原因 首先应当区别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崩溃和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在苏联的崩溃,这两个过程既有共同的原因也有各自的原因,既有深刻的客观因素,也有个人在苏联解体中所起的作用,即主观的因素。 共同之处在于:80年代中期俄罗斯的确面临变革的形势,国家在经济上处于崩溃边缘,从一个农业出口国变成了粮食进口国,全国普遍感受到食品的不足,商店空空如也;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变形,特权阶层的存在导致居民不满;因为经常更换苏联领导人,国内政局不稳又引起“上层”不满;同时苏美军备竞赛也拖垮了苏联经济。这就是当时国内都支持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路线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一开始也不想搞垮社会主义,而是想进行类似布拉格之春的捷克方式的改革。但由于戈尔巴乔夫及当时苏共上层领导缺乏一个明确的改革纲领,不知道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引导局势发展,加之政治局内部也不统一,最后发展到相互斗争,导致全国局势失控。 西方在苏联解体中所起作用也是一种客观因素。冷战的逻辑造成这样一种结果:苏联崩溃时西方很快就承认这一现实,奇怪的是欧洲的安全组织也很快就承认独联体的一些国家,其目的在于从法律上巩固苏联崩溃的事实。布热津斯基五年前曾说过:我一生都盼望着共产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瓦解。 从主观上讲,苏联作为国家的崩溃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由于前苏联遗留下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在民族关系方面的负担。当时的各加盟共和国已形成一个极有权势、又想独立于莫斯科的上层。安德罗波夫在苏联成立60周年时已预感到这种情况,想改变民族政策。另一方面莫斯科又想作为中心控制各加盟共和国,每一加盟共和国的书记都必须听命于莫斯科,这种情况早就引起各加盟共和国不满,加之腐化现象在地方也很严重。如果能够比较早地改变这种状况,实行邦联制(这是波罗的海三个共和国提出的方案,当时戈尔巴乔夫不同意),苏联就不会分裂。但莫斯科还想维持大一统局面。到1991年想签订新联盟条约,答应建立邦联制国家时已经来不及了。乌克兰议会关于独立的全民公决对加速苏联解体起了很大作用。从苏联教训看,对民族问题要有耐心,也要引导。在民族矛盾和冲突刚出现时就要努力正确加以解决。 后来建立独联体,幻想以斯拉夫民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为核心来团结其他国家。但当时的一些领导人不了解那些曾经是独立的国家,在一旦重新获得独立机会后是很难回头的。最初独联体的运行极为困难。最近独联体国家之间关系有所恢复,因为各国意识到历史上形成的相互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是不能割断的。爱沙尼亚对外经济50%以上和俄罗斯联系在一起,波罗的海三国经济也不可能由西方单独支持。乌克兰的石油、天然气供应与俄罗斯也分不开。在军事、安全方面也相互需求,俄罗斯很多人都居住在这些国家,何况还有多年形成的文化传统联系。俄罗斯不再用过去的方式,如1940年与波罗的海三国签订条约的方式去恢复与独联体其他各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国也承认俄罗斯在独联体的中心地位,在这个新的基础上独联体国家关系才会有所发展,尽管西方国家对此是不满意的。 六、关于20世纪史的研究 丘巴里扬教授所在研究所早已把20世纪史作为其研究项目,当他得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也把20世纪史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后十分高兴,表示愿在这方面加强合作。他认为在20世纪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新的角度,找出新的观点,为此需要分析影响20世纪的最关键问题。 第一个题目:革命与改良 在关于俄罗斯史学理论变化的情况中丘巴里扬教授已谈了这个题目,这里他从20世纪全球范围的角度,仍然强调必须重视对改良的研究,要把改良视为一种独立的、重要的、必需的,有时甚至是与革命冲突的力量,不是革命的副产品。不仅要研究俄国的改良,还要研究罗斯福新政--这也是一种改良;研究二战以后欧洲各国的改革,如马歇尔计划的作用。亚非反殖民主义者的斗争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改良。还要研究革命与改良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