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析源察流,深刻阐明《尚书》在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精确方位 《尚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居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顾颉刚先生 曾称:“《尚书》一书可以说牵涉到全部中国古代史,以至影响全部中国史。”因此, 研习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进程,《尚书》是必须探清的活水源头。从另一角度而言,从 思想文化流变的视角出发,理清“流”之所出、“流”之所归,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源”的价值、“源”的内涵,一如朱熹所言:“‘《尚书》如何看?’曰:‘须要考 历代之变’。”就此言之,析源察流,从中国思想文化流变的角度研究《尚书》,既是 全面认识《尚书》与中国文化发展内在关联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深化《尚书》研究的 重要方法论原则之一。通览游著,可以发现,游先生已将这一方法论原则融贯于其对《 尚书》思想研究的始终。如,关于“无为”思想,作者在以详实的材料论证了“无为” 思想萌芽于《尚书》之后,紧接着便对“无为”思想在《尚书》之后的发展变化进行了 探讨,认为西周末年的《周易》对“无为”思想的发展表现在对《尚书》中萌芽的“无 为”思想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继承了在《尚书》中以后取先的思想,提出了以退为进 、以柔为刚的主张;使“无为”思想偏离了西周初年建立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轨道, 把“无为”引上了主观唯心主义。作者还进一步指出,春秋末年的老子、孔子均对《尚 书》中的“无为”思想有所继承、有所发展,但取向不一、贡献不一。老子立足于现实 ,明确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并将“无为”思想建立于精致客观唯心主义本 体“道”的基础上,既对“无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别人无法代替的贡献,又进一步脱 离了《尚书》“无为”思想建立在唯物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正确轨道;孔子同样继承了《 尚书》中的“无为”思想,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早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概念,但 与老子不同的是,孔子将“无为”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石之上,从而将我国古代“无 为”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高峰。作者这些细致的分析与精深的开掘,给我们理出了“无为 ”思想发展流变的整体脉络,而且使我们对不同思想派别之间“无为”思想的区别与联 系也有了更为全面的把握。这种析源察流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还充分体现在游著对 《尚书》哲学思想、政治伦理思想中所包括的各个层面思想观点的分析与研究之中。正 是这种方法论的自觉运用,使得游著具有了更为丰宏的涵载,使我们对《尚书》在中华 思想文化史上的精确方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总之,游唤民先生所著《尚书思想研究》,给人以开拓新思路、运用新方法、提出新 见解的深刻印象,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必将对我国的《尚书》研究产生相 应影响。当然,该著所提观点,有些也可能引起异议和争论,但正如游先生自己在该书 的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学术上没有争论,便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可从这些分 歧的讨论或争论中,便可更能接近《尚书》的实际,更能见科学的真理。”此言信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