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的“共和三世说”,不同于“孔子三世之变”的“三世说”;也不同于康有为根据“公羊三世说”提出的社会必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由“升平世”再进入“太平世”的层递进化论思想。黄遵宪的“共和三世说”,与其差异在于:其一,他突破了封建儒学的旧框框和传统旧学的局限,而更多的吸取进化论的营养,宣扬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更为直捷和坦率。他主张“民分官权”,认为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家长制度,黎民百姓对统治他们的官僚胥吏“天高帝远”,敬而远之,“皆不知有朝廷”,“只知有官长”,官民之间“浸殷相怨,相谤相疑”,这势必危及国家政权。因此,他认为应该是“官”与“民”享有自由平等之权利,主张启发民智,鼓动民意,起来与官分权。这无疑是将西方民权思想披上了中国色彩,反映其民权思想的演化,已达到新的高峰。 其二,他反对“托古改制”的做法,批判国内流行的以中国“古义”解释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倾向。他认为“于外事向不措意,今既闻之矣既见之矣,犹复缘饰古义”,是一种“闻见狭陋”,对西方文化制度缺乏“深稽博考”的不实表现。由此陈述了自己的历史发展观点,使其“三世说”的进化思想更为成熟。 其三,他抛弃了“三世说”坚持“循序渐进”,“三世不可飞跃”的理论。他认为“封建、郡县、共和三世说”,从“郡县”直接跨到“共和”,虽承认要经历“君主立宪”阶段,但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一世”,而是一个暂时的过渡阶段。特别是黄遵宪到晚年时期,“共和之世”发展为民主共和思想,表现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飞跃的发展。 黄遵宪提出的“共和之世说”的进化论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他认为当今之世就是“弱肉强食”的竞争世界,物竞天择,进取知变者走向强盛,守旧泥古者日趋灭亡;提出必须参预“相竞而强”,“相争而富”的主张,因为在竞争中,越竞越强,越争越富。由此强调了事物的“势实相应而至,相逼而成”演变进化思想,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务实精神。 四、“伸自主之权”的外交思想 黄遵宪从1877年起,曾先后出任过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国伦敦使馆二等参赞和新加坡总领事,还参预处理了许多涉外事件。他的政治改革意识体现在外交上,即是坚持“伸自主之权,保公众之益”的外交思想,维护了国家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被称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官。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黄遵宪作为一个贫穷落后国家的外交官,又在列强推行强权外交政策的情况下,开展外交活动,显而易见是非常艰巨的。他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势均力敌,则口舌易于收获”。可以看出,他坚持不一味退让妥协,“彼亦无可我何”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这在当时具有重大影响。 正因为如此,在他出使日本时,看到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藩属”琉球,就与何如璋同撰约有10万余字的文牍,力主反对日本吞并琉球,提出“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轻,今日弃之患更深”⑨,保护琉球的主张。可是,后来由于李鸿章等人的让步,不采纳黄遵宪、何如璋的主张,导致1879年日本吞并了琉球。1882年,黄遵宪奉使美国旧金山,他针对美国的排华政策,向美国严正质问“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行为,决心“与之力争”⑩,终于抵制了美国排华的做法,取得了胜利。此后,黄遵宪又改任出使英国、新加坡,在任期间,为维护祖国利益,改善华侨地位,保护归侨合法利益,他同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向清政府提请“申明新章,豁除旧禁,以护商民而广招徕”为内容的奏折。(11)这道奏折,光绪帝阅后批示“依议”。可以说这是近代史上,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一次有关华侨政策的指令。它对保护华侨合法利益,改善华侨与祖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后来薛福成评论黄遵宪时说:“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和平,允堪胜任。”(12)这的确是对黄遵宪在外交生涯中公正的评价,至今他不仅得到海外华侨的崇敬,而且还得到国内有识之士的赏识。 总而言之,黄遵宪的政治改革思想不失为时代的精华,当然,黄遵宪的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历程。他最初积极介绍西方政治思想,较早地向中国输入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继而以“尊王改制”到“君主立宪”,实行以“民分官权”的共和民主制思想。他试图在探索中国的出路中,高举“经世致用”的旗帜,力主“更法改图”,寻求“富国强兵”,推进“文明开化”,“独立自主”的道路。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对其都加以改造、发展和充实,努力把它改制成为批判中国传统封建主义的理论武器,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学习西方,使中国能沿着在“相竞而强”,“相争而富”的竞争轨道上自立于世界之林。这可以说是他最后走向对资产阶级共和民主制度追求的主导思想。 从黄遵宪的思想演变过程来看,他的政治观、历史观都出现不断的自我否定,不断的向前发展的特点,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过程。这无疑是走在历史时代思想潮流的前面的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所走过坎坷道路的一个缩影。 黄遵宪的思想尽管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仍掩饰不住其熠熠光辉,其为国为民勇于改革,不断探索的艰辛思想历程,足以启迪世人,摧人奋进,垂范后世。 注释: ①②③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1,第6页,1897年(光绪23年)西政丛书本。 ④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卷1,第3页,1897年(光绪23年)西政丛书本。 ⑤⑦黄遵宪:《日本国志·职官志》卷14,第36页,1898年(光绪24年)上海图书集成印书局本。 ⑥黄遵宪:《人境庐诗草》卷3。 ⑧黄遵宪:《南学会第一、二次讲义》,刊于《湘报》第5号。 ⑨黄遵宪:《上郑钦使(藻如)禀第31号》,梅县档案馆藏。 ⑩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1卷,第154页。 (11)薛福成:《请申明新豁除海禁折》(光绪19年5月16日)《华工出国史料汇编》第1辑第1册,第293页。 (12)《薛福成日记》第4卷(光绪16年10月20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