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进行了大量盗掘,其中获得一件唐西州诸曹下发符帖的事目历,残存28行,上部有缺,无年月,斯坦因编为Ast.I.4.018按斯氏编制程序,即阿斯塔那一墓区第4号墓所出,编为018号。现将原文录如下: 符帖事目历采取一行一目登录,从现存文字知有兵曹、户曹、法曹等所下符帖,当是西州都督府诸曹处理事务之行文、经录事司或府衙登录事目留下的记录。6、7、11、12行之上所缺当是月、日记录。 本件文书,法人马伯乐在其《斯坦因第三次中亚探险所获汉文文书》①一书中首次刊布,编为264号。其后,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诸种文书部分重录此件,定题目为《唐开元年代(C.731)西州诸曹符帖目》②。池田氏将此件初步定为公元731年,即唐开元十九年,当是依据大谷3475、3477和3472号文书,池田氏将大谷文书中这获自吐鲁番墓葬的三片文书拚接为一件,根据内容确定为《唐开元十九年(731)正月西州岸头府到来符帖目》,在此目的第26行载有: 录事司帖,为追廉苏苏等送州事③。 这名被追、要求岸头府送州的廉苏苏,又见于本件西州诸曹符帖事目的第16行,即“一符为访廉苏苏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只是访查廉苏苏的行踪,而岸头府在开元十九年正月、已接到州录事司的帖文,要求将已追访到的廉苏苏等人送上州去。显然,这是廉苏苏在岸头府辖境内被查到,岸头府牒上州司,西州都督府作出的决定。因此,访符应在追送州帖之前,至迟也在开元十八年或以前。由此可知本件所论的西州诸曹符帖目,只能是开元十八年或更前的事目。 诸曹符帖目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西州都督府一再下符要求,“警固”事,如10行13行“符为警固事”,16行“为警固事”,24行“为警固排比队伍事”,25行“警固收拾羊马事”,想必是出现了地方动乱或民族骚扰情况。在14行还记有: 为己西烽火不绝警备事。 所谓“己西”,应是指西州辖境以西,烽火不绝,表明有敌人来犯,故须警备,即加强警戒备战。19行又载: (兵)曹符为西夷僻被围警备事。 西夷僻,是唐安西都护府属下一军事守捉地名,《新唐书》卷43下载贾耽《四夷路程》云: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又二百里至榆林守捉,又五十里至龙泉守捉,又六十里至东夷僻守捉,又七十里至西夷僻守捉,又六十里至赤岸守捉,又百二十里至安西都护府。 据此记,西夷僻西距安西府一百八十里,这一往西干道上的守捉被围,当然会震动安西和西州,这就是西州一再要求警固的原因。 “己西烽火不绝”,大概是指像西夷僻这类守捉被围的军事警报的不断发生,查开元十八年以前不远的这段时间里,在安西都护府附近发生的军警事态,据《资治通鉴》卷212-213所记有: 开元十四年:杜暹为安西都护,突骑施交河公主遣牙官以马千匹诣安西互市……留不遣……突骑施可汗苏禄大怒,发兵寇四镇。……赵颐贞代为安西都护,婴城自守,四镇人畜储积,皆为苏禄所掠,安西仅存。 开元十五年闰九月:吐蕃赞普与突骑施苏禄围安西城,安西副大都护 赵颐贞击破之。 开元十六年正月:安西副大都护赵颐贞败吐蕃于曲子城。 以上诸条表明,在开元十四至十六年间,是突骑施可汗联合吐蕃赞普对安西发起了进攻,且围安西城。事情的起因乃在于安西都护杜暹错误的大朝观念及对突骑施要求正常交易的处置失当。《旧唐书》卷144下苏禄传载: 时杜暹为安西都护,公主遣牙官赍马千疋诣安西互市,使者宣公主教与暹,暹怒曰:“阿史那氏女,岂合宣教与吾节度耶!”杖其使者,留而不遣,其马经雪寒,死并尽。苏禄大怒,发兵分寇四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