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2)
二、朝鲜战争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 朝鲜战争是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推行的冷战政策所结下的第一个恶果。 它对世界局势,特别是东北亚局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加速了东北亚冷战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不是冷战的起因,而是冷战的恶果。但这场战争反过来又对东北亚冷战的加剧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美国以朝鲜战争为契机,为了牢牢控制日本这个东北亚反共基地,一切后果它在所不计,它加紧缔结对日和约,使日本早日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得力助手。在此之前,美国一直反对过早地缔结对日和约,现在则急于媾和。1951年9月,在旧金山召开了对日和会。这次会议是在美国的一手操纵下,公然把作为日本侵略的最大的受害者和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排除在缔结对日和约的会议之外,而且在缔结和约的过程中,它既排除了苏联提出的任何提议,也没有同英国等西方大国进行充分协商,并否定了亚洲大多数国家关于战争赔款等许多合理要求,匆忙缔结了对日和约。对此,周恩来曾于1951年9月18日和1952年5月5日先后两次发表声明,庄严宣布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绝不承认非法的片面的对日和约。随后美日两国又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和关于实施安全保障条约的美日行政协定。上述和约和条约明确规定了美日双方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相互关系,历史上人们把它称为“旧金山体制”。 在旧金山片面媾和之后,美国加紧策划和强迫日本与台湾蒋介石集团缔结“和约”。1952年4月28日,日本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日本和中华民国之间的和平条约》(即:“日蒋条约”),双方还建立了所谓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1953年8月8日,美国同南朝鲜签订了《美韩安全保障条约》,终于把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从日本扩大到了朝鲜半岛。 美国杜鲁门政府咄咄逼人的政治、军事攻势,是对朝鲜、中国、苏联的极大威胁。中国、朝鲜、苏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合作。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形成了中苏两个大国的军事同盟,接着后来朝鲜同苏联和中国分别签订了《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和《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此,东北亚形成了美日韩为一极的和中苏朝为另一极的两极格局的冷战局面,使东北亚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第二,朝鲜战争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正当日本经济处于严峻的所谓“稳定危机”之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大量出兵朝鲜。这一战争为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是日本外汇收入猛增。美国为了供应朝鲜前线军用物资,向日本拨出了大量加工订货和服务款项,在1950-1953年共约24亿美元。到1956年为止,共约40多亿美元。二是扩大了出口。朝鲜战争爆发后,各国政府为了防备新的更大战争,大量抢购物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使日本出口量明显增加,如1950年下半年比上半年出口额增加55%。三是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由于上述原因,国内消费增加,投资扩大,战后“稳定危机”时积留下来的大量商品很快出售,生产随之上升,1951年国民生产总值已恢复到战前1934年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日本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从1955年起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到60年代后期,日本已跃居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因此,正如朝鲜问题专家、美国卡斯明格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朝鲜战争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值得我们提出的是朝鲜战争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还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创造了条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建立对苏联“攻不破的藩篱”,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和影响没有进行必要的清算和限制,反而却积极扶植。其中1957年岸信介居然当日本首相是典型例子。所以,时至今日日本对它过去的侵略行径仍在文过饰非,甚至歪曲侵略历史。如日本前法务大臣永野茂门说,“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说发动那场战争的目的是侵略,那是不对的。当时日本真心是想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所谓南京大屠杀是捏造出来的”[①⑤]。这对日本在世界的形象,特别是它对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产生着恶劣的后果。 第三,朝鲜战争加剧了冷战,推动了核武器竞赛。朝鲜战争后,美国抓紧时机落实以苏联为假想敌、以全面战争为背景制定的“68号文件”的基本精神,同时更加具体提出了研制氢弹、加速军队建设、大幅度提高军备等计划。根据这个计划,美国的国防费用成倍增长。1951年,美国的国防费用已突破了500亿美元大关。1952年美国的国防费达600亿美元,比上一年又增加了20%。1951年3月中旬,美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热核试验。1952年6月,美国开始建造第一艘核潜艇,从而在核军备的道路上同苏联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的影响下,全面调整了自己的防御战略,以“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来取代“纯防御政策”,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正如美国查尔斯所说的那样,“由于我们过高地估计了共产主义目标,到1955年我们在36个国家共有军事基地约450处,并且我们在拉丁美洲以外同大约20个国家订有政治和军事条约。正是朝鲜战争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把美国变成一个世界范围的军事--政治大国”[①⑥]。同美国相比,苏联深感差距很远。为了尽快缩短和美国的差距,苏联在加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不惜一切代价加速热核武器研究。1953年8月,苏联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从此确立了它的核大国地位。到80年代美苏两国的军费开支已占全世界的60%,常规军备占80%,核武器占97%。从而美苏之间基本形成了以战略核武器为核心的“恐怖均势”。“物极必反”。历史是无情的,冷战的两个带头人终于都受到了历史的惩罚。其结局是苏联被解体,美国也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已经丧失了经济霸权”[①⑦]。 第四,朝鲜战争加剧了朝鲜北南双方的对立。朝鲜战争由于美国的介入,不仅没有完成了实现国家和民族统一大业,反而给朝鲜民族的心理上和政治上却留下了长期难以治愈的伤痕。战争后朝鲜南北之间的立场无任何变化,仍然把搞垮对方作为统一的手段。北方提出,为了夺取朝鲜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共和国北半部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还要在南朝鲜进一步发展革命斗争。南方的李承晚曾极力反对停战,他说,“停战对我们意味着死亡”,“我们不得不单独作战也在所不惜。”朝鲜停战后,李承晚还继续叫嚣“北进统一”。1961年5月,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后,用“胜共统一”代替了昔日李承晚的“北进统一”的口号,他在加强军备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经济,要在经济上压倒对方。 后来,北方曾多次向南方当局建议:把美军赶出南朝鲜,将把双方的军队分别裁减到10万以下,缔结互不使用武力的协议;实现北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待基本条件成熟后,建立统一的政府。但是,南方当局对这些合理建议置之不理,反而借口“南侵威胁”而加紧扩军备战。在这种情况下,北方也不得不加强国防建设,提出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举”的方针。从而,250多公里长的军事分界线两侧,集中了双方对峙着的大约150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使朝鲜半岛处于紧张状态。 到了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国际局势的缓和,朝鲜北南双方间的接触,对话和往来较为密切,但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核问题。近年来,朝鲜半岛核危机几起几落,1994年10月,美朝虽然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但具体实施上双方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它必将影响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二是北南双方不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将不时阻碍着双方对话的顺利进行。三是朝鲜半岛问题不仅涉及到朝鲜北南双方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还牵动着东北亚地区各大国的自身利益和安全,朝美、朝日关系至今尚未正常化。正因为如此,要从根上解决这一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 第五,朝鲜战争导致了中美之间20余年的敌对。朝鲜战争是历史上中美之间的第一次直接的军事对抗。但较量的结果,胜利的不是美国,而恰恰是又穷又落后的中国。从此,美国把中国视为“亚洲的头号敌人”,是“比苏联威胁性更大的敌人”。从这一错误立场出发,在随后的20余年中,美国在东北亚的主要敌人实际上不再是苏联,而是中国。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