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近代工业化时期的德国移民问题(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武汉大学学报》 邢来顺 参加讨论

德国出境移民类型由家庭移民向单独移民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美国等移民目的地形势和德国国内经济形势等变化所促成的结果。首先,在1893年以前,由于德国经济处于一种相对的“长期慢性萧条”之中,这种经济状况使得许多德国人在国内生活维艰,他们通常举家离开家乡,到海外谋生。其次,美洲广袤的土地和相对宽松的土地政策(如美国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内战以后对西部土地实行的自由分配政策)等使许多德国人抱着谋取土地的愿望前往美国等国,因此,举家移民者不足为奇。此后,随着德国工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举家移民海外而谋生的现象日趋减少,更多的移民是为了到海外谋求更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因此,单独性青年移民在出境移民中所占比重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德国出境移民的职业结构受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德国移民主要出境通道的汉堡港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种变化。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1871-1894年经由汉堡出境的移民中,除了农业移民的比重有所下降和手工业移民的比重处于波动状态外,其他各类职业比重几乎都有所上升。而这种变化显然与德国的工业化发展有很大关系。首先,从事农业的移民人数的下降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海外获取土地的希望减小,吸引力下降;其二,国内工业、服务业等行业部门迅速发展,成为吸收农业流动人口的主要去处,并因之而导致农业流动人口向海外移民减少。有关研究表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农村人口总数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还有所下降,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却超过了它的自然增长率[5](P.30)。这意味着,减少的农业外流人口实际上已经加入到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此外,出境移民中工人群体比重的上升也正好说明了德国社会工业化因素在增长的事实。而无职业者比重的迅速增加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国出境移民趋向于寻求工作机会的动机在增长。
    四、德国人大批移居海外的原因和后果
    与不断变化之中的德国移民形势情况相对应,促使德国人移民国外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客观地说,过着舒适生活的人们通常是不会轻易地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去异国谋生的。引发人们向海外移民的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推力”,即迫使人们离开故乡的推动力;一是“拉力”,即国外对移民们的吸引力。而将各种“推力”和“拉力”综合起来,又通常可归类为经济、政治、宗教等诸种原因。
    从整体上看,19世纪的德国海外移民活动首先是一种“出于经济动机的向外移民”[6](P.137),因为这种移民活动的起伏状态与德国国内的经济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鉴于1870年以前德国还是一个农业型经济国家,而且移民大多来自农业地区,将几次移民人数的波动情况与同一时期德国农业生产状况加以对照,发现它们有惊人的吻合,即每次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期通常是德国农业生产下降的年份。
    我们在前文中曾经提到,在1870年以前的德国海外移民过程中曾经出现1850-1854年和1865-1869年两个高峰期。现在将上表与前文中所述加以对照,就会发现,1850-1853年正是德国农作物产量下降的年份。同样,1865-1869年期间,无论谷物还是土豆,大部分年份产量都偏低。于是,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粮食产量下降的夹缝中挣扎的德国人不得不离开故土,去他国寻求更好的生活。
    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也是促成德国农业地区人口大量移民的重要原因。19世纪70年代以后,脱粒机等各种农机具的广泛使用使生产率得到提高,农业劳动力需求量日益减少。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却相对较高[7](注:据统计,1849-1874年间,普鲁士城乡人口的出生率分别为3.87%和4.07%,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4%和1.30%。见:Gerrad Kearns/William Robert Lee/John Rogers:Urbanisierung und Professionalisierung als Bestimmungsfaktoren bei der Gestaltung des deutschen Gesundheitssystems im 19.Jahrhundert im internationalen Vergleich.In:Heinz-Gehard Haupt,Peter Marschalck (hsg):Staedtische Bevoelkerungsentwicklung in Deutschland im 19.Jahrhundert.St.Katharinen 1994,S.260.)(P.260)。于是,小农后代中一些没有土地继承权的子女就成了向外移民的后备军,以期通过移民来获取土地,改善生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则成了他们的首选移民目标。19世纪80年代起,由于工业经济长期萧条,在大量农业人口迁往美国谋取土地的同时,前往寻求工作机会的移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一点可以从移民职业状况中得到反映。
    19世纪90年代以后,推动德国人向海外移民的“推力”和吸引德国人离开故土的“拉力”强度开始减弱。19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工业高涨和80年代以来逐渐完备起来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大大改善了德国人的生活状况和安全感,“推力”因之而大减。同时,由于美国“边疆”开拓的结束,人们前往获取土地的期望值也大大降低了。加之19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经济的严重衰退,吸引德国移民的强大外部“拉力”也因此不再。结果,19世纪90年代后,德国向外移民人数开始大大减少。更有意思的是,尽管仍有一些德国人继续移民海外,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再住他们的前辈们所住的那种黑暗的低级统舱,而是住在舒适的客舱中漂洋过海。低级统舱则转到了那些东欧移民的手中[8](P.288)。
    大规模的德国海外移民活动对德国人口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使德国的人口过剩状况在整个19世纪都显得微不足道。根据德国移民史专家彼得·马沙尔克的研究,1852-1855年间,由于大规模移民的影响,德国很多地方的人口不仅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回落。以下统计数据表明,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出境移民人数在德国净出生人口中所占比重是很大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