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同代人眼中的末代拜占廷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陈志强 参加讨论

至于普通的拜占廷人,莱奥纳多也非常看不起,认为他们不仅自己无能,还嫉妒他人。在防守土耳其大军攻城期间,他们念念不忘的不是大敌当前团结抗敌,而是忧心忡忡于一己私利,“其他的希腊人也都对拉丁人充满了焦虑,因为拯救这个城市的荣耀已经落到了拉丁人头上”。一些拜占廷人甚至认贼作父成为土耳其人的帮凶,莱氏忿忿不平地写道:“谁变成那些基督教的叛徒教会了土耳其人这些工作?我敢担保亲眼所见,在土耳其人阵营中有希腊人……追随着土耳其人的信仰,为他们工作。”而困守在末代都城里的拜占廷人则完全不顾国家危亡,“当我严厉指责他们的错误,批评他们只是想到自己而没有想到整个基督教世界面临的危险时,他们回答说‘如果我的家庭一无所有,那我怎么能去考虑打仗的事?’要争取他们回来守卫城墙需要花费最大的努力”。(14)
    古今中外的无数历史事实表明,通常而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领导者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个人英雄魅力,以及官员队伍的高效廉洁,能够促使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反败为胜。末代拜占廷人从上到下的昏庸无能必然加剧其整体抗敌能力的下降,而腐败堕落之徒辈出的拜占廷末代君臣则只能加速老迈帝国的灭亡。身处废都君士坦丁堡的莱奥纳多深入细致地观察了末代拜占廷人的举止行为,对这个国家丧失了任何信心。某些后世论者想当然地认为,末代皇帝是个治国能手,为了挽救帝国大厦于不倒尽心竭力,但终因帝国气数已尽而无力回天。这种浪漫的推测与莱奥纳多的近距离观察和记载不符。后者分明告诉我们,末代拜占廷人平庸无能、优柔寡断、意志薄弱、自私自利,而他们的皇帝恰好是末代帝国的象征。这样的帝国确实无法呼唤来欧洲基督教兄弟们的援助了。
    末代拜占廷人既缺乏理想又缺乏能力,帝国各个阶层均无心抗战,王朝内外内讧不断,君臣上下坐以待毙,普通民众则上行下效,毫无斗志,除了期盼得救的“神迹”外,无所事事。莱奥纳多注意到这个时期的拜占廷人毫无信誉、道德堕落,即便国家灭亡在即,仍然坑蒙拐骗、相互欺诈,从而在个体表现方面充分地反映出末代拜占廷人的劣根性,与气数已尽的老迈帝国非常相配。这种状况显然是由于末代帝国长达200多年的持续衰落造成的,社会精英和普通百姓对自己国家的前途失去了希望,面临兵力压倒守军数十倍的土耳其大军,完全陷入绝望,他们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听凭灭亡命运的主宰。这些都进一步导致外国人更轻视拜占廷人。
    莱奥纳多在信中谈到拜占廷人的狡诈和胆怯,“我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希腊人胆战心惊,离开他们的战斗岗位,借口其家庭需要照料,农田和果园要修整,或者找其他借口。有些人甚至表面上看老实可靠,声称他们的家里有事需要处理,另一些人指责他们根本没有事要处理”。直到土耳其军队发动总攻的前一天,在皇帝的一再恳求下,“那些直到这个时候还胆怯地退出战斗的希腊人,此时……才将自己的私人事情放置一边,立即一起加入到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的准备工作,因为他们的安危决定于这次战争”。他还抱怨说,“这些希腊士兵和劳工很少关心公共福祉,他们极端自私,甚至拒绝去(城防)干活,除非他们首先拿到工钱”。据说,当皇帝下令给他们配发面包时,他们竟然“藏匿食物,或者借机高价出售食品”。莱氏对于末代帝国民众普遍的堕落行为极为愤怒,指责说:“我最好叫你们掠夺者,而不是称呼你们为城市的守卫者!……你们把这些钱当做无主的遗产一样看待,把它们浪费掉了,它们本应该花费在修复城墙上,但是后来却发现都流入了你们的腰包。这些叛徒……接受了大约12000佛罗伦斯金币的大笔金钱,而后将大约7000金币秘密藏匿在钱罐中,后来交给了土耳其人。这个城市就是这样被毁灭的。”“呕!你们这些希腊人,我真为你们感到悲哀,可惜你们藏匿的财宝了!现在它们最终大白于天下,你们拒不提供给你们国家的这些财富。”最后都落入土耳其人手里!(15)
    莱奥纳多见证了末代拜占廷人中弥漫的恐慌情绪,“由于我们预料土耳其人将在不远的将来发动进攻,我们都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徘徊,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这一方的一些人开始丧失信心,因为再不会有援助到来了……也没有其他来源会提供任何援助了,只剩下上帝的援手”。“我们感到非常害怕……处于极大的恐惧中……我们只能将自己的慰藉托付于上帝了,继续在内心的绝望中度日如年,痛苦挣扎,不断举行虔诚的仪式,向上帝崇拜、连祷、供奉、焚香、祈祷……以便使我主上帝将胜利赋予我们一方”。(16)巴尔巴洛也为莱奥纳多的说法提供了旁证:“整个城市陷入痛苦恐惧之中,所有人都痛哭流涕……我们都胆战心惊,极度恐慌。”莱奥纳多让我们看到的不是守军的信心和斗志,而是末代拜占廷人的心理大崩溃,他们疲惫不堪,惊恐万状,痛苦绝望,慌乱无措,毫无胜算,城破为奴只是早晚的事。这些外国人一致认为,尚在英勇抵抗的“都是外国人,其中没有一个希腊人,因为希腊人都胆小如鼠”。(17)
    莱奥纳多还记载,丧失了伦理道德的末代拜占廷人相互敌视,互相怀疑,争执不断,毒化了团结抗敌的战场氛围。守军中的希腊人拒不服从调遣,拒绝将武器集中调配给防守核心区域的意大利雇佣军,以至于双方激烈争吵,甚至要动手火并。连“加拉大城里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也发生了口角,双方都指责对方想要临阵脱逃”。(18)前引斯弗兰奇斯记载说,守军内部“总是产生出分歧意见、冲突争执,甚至出现骚乱……相互较量、争吵,互相保持着戒备,互相监视……乔万尼与大公争执起来……争吵越来越激烈,以致达到了语言攻击的程度,两个人都相互指责互倒脏水。乔万尼称大公为毫无价值的人,一个伪君子和叛徒,而大公也反唇相讥”。(19)斯氏描述的这次内讧,在莱奥纳多看来,双方几乎要动起手来,因为乔万尼放出狠话说:“‘现在谁能阻止我用我的利剑刺穿你这家伙的身体?’大公鲁卡斯对这一侮辱也大为光火……其他的希腊人也都对拉丁人充满疑虑。”(20)内部纷争不断,恐怖谣言四起,末代帝国民众脆弱的神经不堪摧残,他们自己就倒在了心理防线的崩溃上了。
    最令这些外国人不能容忍的是,末代拜占廷人在即将亡国灭种的时候,还在内讧,散布谣言,牢骚满腹,怪话连篇,离心离德、心怀异志,暗中捣乱,一些人公开发泄失败情绪,每天在市中心区煽动骚乱,示威游行,发表演讲指责皇帝引发了这场灾难,攻击朝廷推行的教会统一政策。面对这些内乱,皇帝假装什么也没有看到,因为他也自知无力回天,对动摇军心者不加惩处和禁止,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他本来就缺乏凝聚民心的感召力和个人魅力,而末代拜占廷人的“不忠不义”更加剧了末代帝国一盘散沙式的瓦解。连作为拜占廷贵族的斯弗兰奇斯都看不下去了,因为在防御战的关键时刻,末代的拜占廷人或者逃离废都,或者擅离职守,“一些……贵族和城里的居民带着他们的金银细软仓惶逃亡”,而一时无法逃走的希腊人也大多以种种借口逃离前线,“当皇帝听说一些人逃离出港外的事情,以及普遍擅离战场的理由,他当场严厉批评了这些部队的将领”。(21)然而,既无理想信念又无道德约束的末代拜占廷人早已斗志全无,最后的结局只能是兵败如山倒。(22)
    可见,当时的外国人对末代拜占廷人十分反感和厌恶,对末代帝国失去了信心和耐心。以莱奥纳多为代表的这些欧洲人对末代帝国的近距离观察,为我们提供了君士坦丁堡战役现场的生动场景,以及末代拜占廷人的百态图。这些珍贵的史料向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末代拜占廷人的真实状况,描述了末代帝国民众在国破家亡之际的众生相,特别是从皇帝、贵族到普通民众的种种恶劣表现,朝野内外、举国上下一派自暴自弃的末世景象。皇帝昏庸无能,官员腐败堕落,民众精神颓废,在沦为亡国奴的痛苦中苟且偷生。这样的末代拜占廷人自然得不到外国人的同情。
    ①罗伯特·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1250-1520》,李桂芝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第271、270页。
    ②布莱恩·蒂尔尼等:《西欧中世纪史》(第六版),袁传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79页;A.A.Vasiliev,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324-1453,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58,II,p.648.
    ③可供参考的书非常多,但论及于此,作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莱奥纳多的说法,笔者因此认为他的态度具有普遍性。Edward Gibbon,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London:George Bell and Sons,1889,VII.Geory Ostrogorsky,Byzantinische Geschichte,324-1453,Munchen:Verlag C.H.Beck OHG,1996;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拜占廷帝国》,陈志强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John J.Norwich,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 New York: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Inc.,1997; L.Brehier,The Life and Death of Byzantium,trans.Margaret Vaughan,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77; S.Runceman,The Fall of Constantinople,1453,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5; John Freely,Istanbul,the Imperial City,London:Peuguin Books Ltd.,1996; W.Treadgold,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Califo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M.C.Bartusis,The Late Byzantine Army,Arms and Society,1204-1453,Philadelf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97; A.A.Vasiliev,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324-1453,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58; Donald M.Nicol,The Immortal Emperor:The Life and Legend of Constantine Palaiologos,Last Emperor of the Romans,Cambridge,E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The Last Centuries of Byzantium,197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