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辛卯年五月十四)中国花鸟画艺术大师崔子范逝世 2011年6月15日 (农历五月十四),中国花鸟画艺术大师崔子范逝世。 2011年6月15日凌晨1时48分,中国花鸟画艺术大师崔子范在山东省莱西市家中逝世,享年96岁。 崔子范 ,1915年生,山东省莱阳县(现山东省莱西市)人。学名崔尚治,读中学时更名崔子范。 1935年的夏天,崔子范经同窗的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兖州一家乡村师范教美术的张子莲先生。张是一位小写意画派的花鸟画画家,曾经向清未民初的海上大家吴昌硕学过画,又毕业于上海美专。从张子莲那里,崔子范第一次领略了中国花鸟画的妙趣。山东省莱西市人,1951年秋,崔子范到琉璃厂。恰巧裱画师傅刘金涛与齐白石交谊甚笃,他便主动介绍,这样的,崔子范有幸到西城跨车胡同15号去拜见了年已87岁的齐老先生。白石大师的教诲,使崔子范终身受用不尽,1935年随张子莲学绘画。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至1945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至1950年,任山东省胶东区南海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等职。历任山东胶东东区南海专员公署专员、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崔子范老人曾经有这样一首诗生动地赞美了他的故乡莱西:“故乡古称桃花乡,沽河两岸好风光。人民群众性刚直,不怕严寒和风霜。”又有一首打油诗写道:“半生习武半生文,爱居家乡爱农民。沧海何日变桑田,尚待后来有志人。”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当崔老的作品被广大书画爱好者推崇的时候,他却回到故乡莱西隐居起来,住在我的家中,由我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他郑重其事地和我谈话:“本华,我到家乡来主要想搞点创作,在这期间不参加应酬、不接受采访、不做宣传,作品不许拍卖,生活方面学习我的老师齐白石老人,粗茶淡饭就可以,不要影响你工作。”从那时起,崔老开始了春来冬去的生活,我也尊从他的要求,从不过问他的画事。 崔老是个宽容随和的人,生活很简朴,与我们一家人相处得非常融洽。最初的十几年,他清晨到公园遛遛鸟,夏季到荷塘边写写生,有时还串个门,会会客,清净的时候搞点创作,许多经典之作也是在那时产生于他的画室。1999年,莱西崔子范美术馆落成开馆,崔老要求我到美术馆担任馆长,这使我觉得有责任为崔老的艺术发挥些作用。我想把他的作品拿出去与其他名家艺术馆办交流展,想为他出本画集,帮助《东方时空》栏目组动员崔老进行一次专访,还有的收藏家联系我想把崔老的作品拿到拍卖会上拍卖……这许多的想法,一律被崔老制止了。我开始很想不通:“有人说你已经冬眠了!”崔老语重心长地说:“本华,一个画家要打动别人的心灵,必须创作更新更好的作品。”“是啊,你这么多好作品,不拿出去展览别人怎么会知道呢?”崔老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只想在有生之年多搞点创作,其他的别无所求。”2004年,他提笔写下:“重返故乡二十年,狠抓创作未偷闲。而今仍恨无高艺,还需师学朱屺瞻。”崔老说,他要学习朱老先生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近几年,崔老年龄大了,身体有些不能走动了,两年来没有回过北京。他住在家中,每天雷打不动地做三件事:“看新闻知天下事,赏花养鸟启发创作灵感,读书充实知识智慧。”闲暇时,他坐在小院中,看初春时玉兰树在阳光照射下的三叉阴影,樱桃结果时引来的成双成对的白头翁,竹子拔出的尖尖嫩芽,夏日小池中盛开的朵朵睡莲,秋季田野上丰收的玉米、高粱,冬天在小院一角迎雪怒放的几枝梅花……他笔下《早春二月》中充满生机的玉兰,《北国初春》中在梅花枝头翘首相盼的喜鹊,《鱼乐人更乐》中逍遥自在的鱼儿等充满生活情趣的作品妙趣横生。在春光烂漫的季节,我和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陪着他到莱西湖踏青,看到湖面上迎风逐浪的沙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形象便在他的笔下产生了。当他看到中央电视台准备播出以庆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时,当即作诗一首:“年年春去春又来,岁岁花落花又开。和平盛世春长在,改革开放幸福来”。崔老画一年四季的景物,但他关注更多的不是“春去”而是“春来 ”,不是“花落”而是“花开”,不是“夕阳西下”而是“旭日东升”。 (责任编辑:admin) |